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深度 l 马云命运的真相
2025-08-21

命运不是突然掉下来的,而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很多人都在好奇,马云的命运为什么会发生那么大的转折。曾经,他是“新四大发明”的代言人,是亿万年轻人心中的创业偶像,是世界舞台上最闪亮的中国企业家之一。但在短短几年间,他从聚光灯中心淡出,甚至被认为失去了影响力。有人说是因为一句“银行还是当铺思想”的演讲,有人说是因为监管风暴,有人说是资本无序的报应。但如果追溯更远,我们会发现,一切并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早已埋下伏笔。那场2017年春天的会面——马云与特朗普在纽约大厦的“私会”,其实就是命运转弯的起点。看似只是企业家的一次生意洽谈,实则让人看清,个人的选择和大势的浪潮,是如何交织成命运的纹理。

当时的阿里和中国互联网正处巅峰期。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网购平台、短视频风口,火光四溅,资本追逐,政府包容,媒体歌颂。企业家们意气风发,以为互联网就是未来的全部。马云更是其中的旗手,他的演讲被广为传播,他的形象几乎是“智慧”“开放”的代名词。他走到哪儿,都像外交官一样,能让外国人重新理解中国。然而,这种辉煌也带来了急躁与冒进。他想把阿里的触角伸到美国,想要借速汇金的收购打通跨境金融通道,想把电商扩张到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于是,他选择了最快的路径——直接会见即将上任的美国总统特朗普。那一刻,他或许觉得这是一个聪明的布局,是一个企业家敢于“主动出击”的果敢。但忽略了大势的风向,忽略了国族身份的分量,也忽略了资本与政治之间看不见的深河。

事实证明,命运不会因为一场私人会谈而转变。特朗普不是奥巴马,他的任性和敌意注定不会轻易放过中国企业。速汇金的收购以失败告终,阿里在美国受阻。更严重的是,这场会面留下的印象是“自作主张”“不受控”,让中国政府第一次感到互联网资本可能会跨越边界、影响外交。在那之后,互联网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蜜月期逐渐冷却。滴滴的命案,共享单车的坟场,P2P的爆雷,蚂蚁的暂停上市,每一个事件都像一记敲钟,提醒世人:资本狂奔若无节制,必然失衡。马云的命运并不是个人的偶然,而是整个行业与时代错位的必然。

真正的顿悟来自于此:个人再聪明,也无法违背大势;企业再强大,也不能忽视国族属性。政治的本质是立场,经济的本质是信任。马云曾说过,企业要和政府谈恋爱,但不要嫁给它。但在大国博弈的格局里,这句话其实过于轻巧。恋爱可以自由,但立场必须坚定。互联网再国际化,它的根仍然在中国;企业家再光鲜,他的身份仍然是中国人。当外部环境动荡,当美国政府步步紧逼,如果企业和国家不同频,最终就会在夹缝中失去支撑。字节跳动的TikTok给了另一种答案。当它一开始试图撇清“国族属性”,两边都不讨好;后来旗帜鲜明与国家站在一起,才赢得了民意和政策的支持。事实证明,只有在命运最紧要的时刻,站在民族与国家的立场上,才是企业生存的正道。

因此,当我们回望马云命运的真相,它回答的问题不仅是一个人如何起落,更是整个时代如何演变。为什么在当下要写这篇文章?因为它提醒所有的企业和个人:不要被短期的风光迷惑,不要以为聪明就能改变格局,不要忘了根在哪里。资本需要创新,但创新不能逾越信任;企业需要扩张,但扩张不能失去立场。命运从来不是外力突然的打击,而是一次次选择累积的结果。马云的故事,正是我们每个人的镜鉴:做事要看清时势,做人要守住根本,走到哪儿都不要忘记自己是谁。只有这样,无论风浪如何,才不会迷失。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大国大企业崛起的逻辑》,作者梁建章,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年出版。本书从历史与现实的视角探讨国家与企业的互动关系,对理解马云与中国互联网命运的转折极具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