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商贩去世!他3次入狱,3次被邓小平点名保护——年广久不能动!
2025-08-21
做人有时候要“傻”,因为傻里藏着生机与勇气。
年广久去世的消息传来,人们的第一反应不是惋惜一个企业家的谢幕,而是再次想起那个被叫作“傻子”的名字。傻子瓜子,傻子商贩,傻子富翁……在时代的波涛里,他三次入狱,三次被邓小平点名保护,他的一生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改革开放初期民营经济的曲折与突破。为什么人们至今仍要谈起他?因为在那片陌生的荒原上,他是第一个不怕“傻”的人,走出一条后来无数人跟随的路。一个不识字的人,却靠勤劳和直觉积累起百万财富,一个被讥笑的“傻子”,却在历史中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傻气的背后,其实是朴素的勇气。
细细追溯他的故事,便能看到那个年代的张力。生意曾被视为“资本主义尾巴”,摆摊卖水果都可能换来牢狱之灾。年广久明知风险,却还是偷偷卖鱼、卖栗子,只因他认定:靠手艺养家不是罪。一次又一次入狱,换来的是一次又一次重新出发。他不懂经济学,不懂资本论的条文,却懂得顾客尝了不满意可以不要钱,懂得卖瓜子要多送一把。正是这些“傻里傻气”的规矩,让他赢得了口碑与财富。可是财富在那个年代并不只是喜讯,当他高调晒出用麻袋装的钱,引来的是非议与告状。按当时的标准,雇工八人以上就是资本家,他雇了一百多人,岂不是“走资本主义老路”?命运几乎要把他再次推入深渊。可是,邓小平说:“不要动,放一放,看一看。”正是这份宽容和定力,让他和许许多多个体户有了喘息的机会。一个“放一放”,撑开的是民营经济的天地。
顿悟往往在最危险的边缘出现。1980年代,他与国企联营,以为戴上红帽子就有了庇护,却发现制度与理念的矛盾更让人窒息。他尝试有奖销售,以小小瓜子掀起全国狂潮,却因政策急转直下,被迫叫停,巨额亏损。一次次沉浮,让他明白,做生意不仅是卖货,更是与大时代同呼吸。他能熬过去,不是因为自己聪明,而是因为他守着一份简单的心:炒瓜子就老老实实炒,赚来的钱该交税就交税,该捐助就捐助。真正的“傻”,不是无知,而是敢于把复杂的世界看得简单。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这句邓小平的反问,背后是对人民首创精神的珍惜,是对市场生命力的信任。年广久的经历告诉我们,个人的安危从来不是个人的事,而是与一个时代的方向紧紧相连。
而今,他走了,我们却更能明理:所谓“傻”,其实是一种智慧。智慧在于不争一时的聪明,而守住长远的笃定。生意场上,聪明人耍花样、钻空子,很快也可能灰飞烟灭;而一个“傻子”,以诚信立身,以勤勉取胜,却能留下长远的名声。社会的风雨,总会摇摆;政策的尺度,总会变化。但正如邓小平三次说起“傻子瓜子”,那一份“不能动”的态度,本质上是给普通百姓的信心。今天的我们,早已不再为摆摊卖瓜子担心坐牢,民营经济已成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但那份敢闯敢干、不怕被笑、不怕被骂的劲头,仍是最宝贵的财富。风向标走了,风还在继续吹。我们不必人人都去炒瓜子,但人人都能学到:做一个有点“傻”的人,认准一件事,肯干、能干,不怕笑,不怕挫折,这才是活下来的真本事。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籍:《激荡三十年》,吴晓波著,中信出版社2007年出版。本书系统梳理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商业与经济史,其中对年广久及“傻子瓜子”的故事有深刻描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