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让自己变优秀的3个法则
2025-08-21

想要变得优秀,第一步不是拼命往前跑,而是先学会接受那些无法改变的平凡。

人们常常把优秀想得很远,好像非要有特别的背景、耀眼的天赋、出类拔萃的孩子,人生才算精彩。于是幻想一茬接着一茬:要是父母给我准备好一切多好啊,要是自己什么都会多好啊,要是孩子天生聪慧懂事多好啊。可生活像一面镜子,总在不经意的时候照出真相——父母就是普通人,自己也会跌跌撞撞,孩子更不可能按着理想剧本长大。一次次落差,一次次心痛,直到有一天忽然明白,优秀并不是理想的结果,而是接受平庸后,仍然选择努力走下去的果实。

我记得刚毕业那会,常常忍不住羡慕身边的人。有人父母帮忙安排进好单位,有人父母直接赞助买房买车,而自己拿着一份微薄的工资,常常觉得落在别人身后。那种自卑和焦虑一度让我怀疑,努力是不是根本没有用。但随着时间拉长,我慢慢发现,起点的差距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致命。反而因为没有依靠,我被迫把自己放到第一位,逼着自己承担责任,遇到问题就要去找解决的办法,而不是推给父母或出身。这种心态上的转变,才是后来能走稳路的重要原因。父母的平庸,不再是拖累,而是我必须面对的现实。接受这个现实,心就不再纠结,力气就能用在往前走。

而当我学着接受父母的平庸,接下来更难的,是接受自己的平庸。我们总是被“应该”绑架:应该去更好的学校,应该找更好的工作,应该赚更多的钱。可“应该”这个词,像是一条无形的鞭子,不停抽打着心。做不到就自责,做到了也不觉得快乐。直到后来我发现,努力并不是因为“应该”,而是因为内心真的有目标,有热情,有渴望。真正的努力不是摆姿态,而是自然而然的投入。

接受自己的平庸,并不是自暴自弃,而是认清自己能走多远,并在这个范围内尽力。人要容得下自己犯错。人生不是考试题,几乎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选了某个方向,不代表别的方向就是错的。关键是你要不要坚定地走下去,从错误里学习,把损失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错过的机会也好,走偏的选择也好,都会在时间里变成养料。这样一来,不再害怕失误,反而能不断积累经验,慢慢成长。

最难的一步,却是接受子女的平庸。人总是愿意相信:我孩子不会和别人一样,他一定更聪明、更懂事、更出色。于是拼命鸡娃,从小就给安排各种课程、兴趣班,甚至把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强压在孩子身上。可越是控制,孩子越容易逆反。越是期待,落差越让人痛苦。后来我才体会到,孩子的优秀与否,不是父母能强行决定的。与其把力气花在孩子身上,不如先让自己保持进步。父母的状态,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当我开始更多关注自己,努力把工作和生活过得更好,孩子也能从我身上学到拼搏的态度。至于孩子能走到哪一步,那是他的旅程。我能做的,是给他机会,给他空间,让他学会在困难里拼搏。比如遇到问题时,不要急着替他解决,而是引导他自己思考;遇到情绪时,不要压制,而是让他学会表达。渐渐地,孩子就会在小挫折里练出韧性。未来的路再难,他也会有办法走过去。

走到这里才明白,所谓变优秀的三个法则,不过是三个“接受”。接受父母的平庸,接受自己的平庸,接受子女的平庸。听起来像是认输,实际上是认清。认清之后,不再被幻想拖累,不再被外部的比较折磨,不再被虚假的期待消耗。反而能把全部的力气,放到真正可控的地方。优秀不是比出来的,也不是幻想出来的,而是在现实里一步步修出来的。

人生有时就像一块石头,被河水冲刷。你无法选择河水的方向,却能决定自己以怎样的姿态被打磨。有人抗拒,结果被冲得粉碎;有人顺应,却仍然坚硬如初;还有人,懂得接受冲刷,把自己磨得光滑透亮。优秀不是出身的恩赐,而是接受之后的选择。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平凡的世界》,路遥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写尽普通人奋斗与坚守的长篇小说,正好印证了“接受平庸而不断努力”的主题,能给人在现实中无尽的力量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