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涣: 九二:涣奔其机,悔亡;涣散时奔向自己心安处
2025-08-21

涣:

九二:涣奔其机,悔亡。

象传:

涣奔其机,得愿也。

心一旦找到真正的依靠,懊悔就会悄然消散。

《涣》卦九二爻辞说:“涣奔其机,悔亡。”《象传》解释:“涣奔其机,得愿也。”若只看字面,仿佛只是告诉我们:在纷乱散开的局势中,若能奔赴归属之处,就不再会有后悔,因为已经得偿所愿。可是细细体味,这几句话蕴含的道理远不止如此。所谓“机”,既可以理解为枢机、关键点,也可以理解为依托、安放之处。在心散意乱之时,人若能立刻奔赴到那个归宿点,就像鸟儿归巢,舟楫靠岸,自然会消除不安和悔恨。其实人生中很多懊悔,正是因为在心乱如麻时四处游荡,没有找到归处,最后错过了关键。九二的智慧在于提醒我们:不要让心在涣散中漂泊太久,要迅速奔赴自己的根基。

若联系日常生活,我们总会发现,很多人明知道局势在分散、关系在疏离、内心在动摇,却迟迟不肯行动,总是拖延,总是犹疑,结果反而生出懊悔。比如在友情或亲情中,明明感受到隔阂,却不去主动靠近,直到缘分淡去才后悔莫及。比如在工作或学习里,明明知道要抓住眼前的机会,却不愿意马上投入,等时机溜走才感叹无奈。涣奔其机,就是告诉我们:关键时刻要敢于奔赴,要迅速投向那个能让心安顿的地方。奔,是迅疾,是果断,是不再拖延。机,是依托,是枢纽,是生命的中心。奔其机,其实就是让心找到该有的依靠。

在这个角度看,“悔亡”就很自然了。悔是什么?悔是迟疑后的遗憾,是行动不及时造成的自责。人最怕的,不是眼前的困境,而是事后追悔。因为悔常常无药可解,它让人夜不能寐,让人翻来覆去想如果当初怎样怎样。可是九二却告诉我们,有一个办法可以免去悔,那就是及时奔赴关键。它不是要你鲁莽冲动,而是要你在散乱的开头,不要让自己迷失太久。当你心意明确,行动果断,就已经消除了后悔的根。

我慢慢体会到,这里的“奔”与“机”,不仅仅是外在的奔赴,更是一种内在的投靠。世事常常变幻,风吹水散,人心浮动,如果没有内心的归宿,就会像浮萍一样,随波逐流,最后无所依。可若在纷乱中,能立刻回到那份内心的“机”,比如一种信仰、一份责任、一段情义,心就会重新凝聚。那时再大的散乱,也会变得有秩序。奔其机,得愿也。人若奔向内心真正的愿心所在,就会发现一切都在朝着最想要的方向靠近。悔亡,正是因为愿已实现,心已安顿。

我顿悟到,这一爻并不是劝我们去追逐外物,而是提醒我们要认清内心真正的所愿。若心中根本无所愿,那再多奔走也只会迷失。所谓“机”,其实就是愿心的落脚处。有人愿心在善行,有人愿心在亲情,有人愿心在修行。无论何处,只要你能迅速奔赴其中,就不会悔恨。因为那是你心灵真正的家园。正如象传所说:“得愿也。”得愿,是最深的安慰,也是最大的吉祥。

放到当下来看,这样的智慧尤为需要。现代人日子里充满诱惑与分散,注意力四处奔逃,心神不宁。于是常常觉得疲惫,觉得空虚,觉得自己在消耗中丢失了方向。若此时能停下来,问问自己:我真正愿心所在何处?我生命的关键点在哪里?并且立刻奔赴它,那么那份散乱就会收拢,那份悔恨就会消失。比如,你真正的机是陪伴家人,却因忙碌总推迟,那么当你意识到时,就立刻放下手机,走过去和家人坐一坐聊一聊,这就是奔其机。比如,你真正的机是内心的修持,却常常被琐碎淹没,那么当你察觉时,立即静下心来,哪怕片刻观息,这就是奔其机。悔亡,不在未来,而在当下你愿不愿意行动。

走到最后,我才明白,“涣奔其机”是一种生活的勇气,也是一种修行的姿态。它要求我们在纷乱中,不是慌张四散,而是立刻奔赴那份根本。不再拖延,不再徘徊,不再让悔恨生根。它像一盏心灯,照亮我们走过风散水乱的人生。得愿,也不是外物满足,而是内心归依。当心安住在机处,外界再大的风浪,也只是风过水面。

心一旦找到真正的依靠,懊悔就会悄然消散。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周易今注今译》作者:南怀瑾,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