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知识付费:尽量不要“赚普通人的大钱”。
2025-08-22

钱赚得不对,就像在泥地里盖房子,迟早会塌。

这句话说得很直白,却藏着深意。修行的眼睛看待钱财,不是单单看它多或少,而是看它来得正不正、稳不稳。如果一个人想要赚大钱,却一心盯着普通人,那就像是在脆弱的土地上建高楼。普通人本就生活不易,捂着口袋里的钱过日子。若他们为了学习,咬牙掏出本该买米买面的费用,却换来的是高价低质的课程,那心里的伤害比金钱的损失更大。他们会怀疑自己,也会怀疑知识,甚至怀疑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这种伤害,远比金钱更沉重。于是文章提醒我们,不要赚普通人的大钱,这不是道德上的自我约束,而是生存之道、修心之术。

想想看,普通人的钱是血汗,是柴米油盐,是孩子的学费,是父母的药钱。如果我们把这一部分拿来填补自己的贪欲,那么背后承担的就是无数家庭的负担。这样的钱,哪怕表面看着丰厚,实际上充满了怨气。怨气一多,便是种因,迟早会结出暴雷的果。有人可能侥幸,以为自己能一直在市场上收割,可当信任坍塌,就像堤坝崩裂,再也难以挽回。修行告诉我们,财富要顺势而来,要光明正大地来,才会长久。靠普通人的饭钱赚大钱,注定短暂。

而另一方面,有钱人的钱却不同。他们花费本就是投资,学习不是赌命,而是加码。他们有余力去尝试,有空间去承受失败。若你真的有价值,你的课程交付得扎实,他们愿意付出高价,因为他们看到的是放大器,是助推器。这种交易是轻盈的,双方都自在,不会生出压迫和埋怨。于是有人说,若你想赚大钱,就去赚有钱人的钱。听上去现实,其实正合乎道。因为这背后体现的,不是势利,而是匹配。财富的流动,也要讲究流向的合宜。

顿悟在于,这句话不是劝人去分贫富,而是劝人去看清关系的对位。普通人需要学习,需要成长,但他们更需要的是负担得起、价值远超价格的课程。他们掏出一百块,却觉得学到了一千块的东西,这就是善缘。他们会感恩,会传播,会把你的名字说给更多人听。这种口碑,是最好的财富。而有钱人,需要的是高层次的突破,是与之身价相匹配的服务。他们能承受高价,你给他们足够的结果,他们自然觉得物有所值。这样的关系,也是善缘。看似分开了人群,其实是在让每个人都得到恰如其分的照顾。

回头再看,这不只是商业逻辑,更是一种修心的态度。修行的人不拿别人的痛点当作获利的入口,而是愿意设身处地去想:这笔钱对他意味着什么?是额外的投资,还是削减了基本的温饱?当你愿意这样想,就会懂得如何定价,如何交付。低价不等于低质,低价反而考验真心。若能在低价里交付高价值,那才是道的体现。因为你在无声中,把智慧播撒给了更多人,让他们不因价格却步,不因囊中羞涩而错过成长的机会。这是积德,也是长远的根基。

最后要明白,真正的财富不是你一时赚了多少,而是你能留下多少善缘。贪图一时的暴利,换来的是长期的消耗;愿意用心做事,把定价放到合理的位置,换来的不仅是稳定的收入,更是广阔的天地。财富来来去去,唯有心上的安心不会欺骗自己。你若赚得正当,夜里睡得安稳;你若赚得不义,梦中也难以心静。钱是工具,知识是桥梁,修心才是根本。钱赚得对,路才会走得远。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邻人的效应》(David R. Hamilton 著,华夏出版社 2015年中文版)。本书通过大量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说明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了关系与价值的长远影响,对于理解“不要赚普通人的大钱”背后的社会智慧极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