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知识付费:尽量不要做超长周期的服务。
2025-08-22

计划太长,很容易半途散掉,收也收不回来。

如今许多人喜欢谈“长期服务”“长期陪伴”,似乎周期拉得越长,越显得专业,越能博人眼球。可现实是,大多数人根本撑不住。热情开始时汹涌澎湃,走到中途却逐渐暗淡;海报写得斩钉截铁,承诺给得掷地有声,到了真正执行的时候,力气和心力却早已被时间磨掉。九成的人,不是缺乏善意,而是缺乏长期保持的耐力。于是,本想走一条大道,最后却成了烂尾工程。作者提醒我们:并不是超长周期的服务不好,而是你必须先验证自己有没有这种能力。若只是盲目追随潮流,把别人能做的当作自己能做的,最后只会害了自己,也辜负了别人。

这句话点出了当下人心中的一种幻觉。我们常常以为,只要有决心,就能坚持到底。但真正的修行告诉我们:决心只是火苗,耐力才是柴薪。柴不够,火再旺也会熄灭。许多人做事之所以烂尾,不是因为不想做好,而是因为没有为这段路准备好足够的养分。长期的服务意味着要不断投入心力,要在枯燥里维持热情,要在复杂中守住初心。这种能力,不是凭口头的承诺就能获得,而是要靠日复一日的打磨。就像农夫在田里耕作,你要收秋天的稻谷,就必须春天播种、夏天除草、秋天收割。季节有它的次序,人力要跟上天时。若只顾盲目承诺一个漫长的未来,却没有一天天的积累,收获的只能是空。

当我们看见这层道理,就会顿悟到另一层:超长周期的服务,其实是一种修行的考验。它不是不可做,而是要问自己,你是否已经准备好承受孤独、枯燥和反复。修行里说“一念成佛,一念成魔”,长期的承诺也是如此。若你有能力保持初心,每一步都稳稳走下去,那么长周期会成为你的见证,会让你脱颖而出。可如果你只是凭着一腔热血跟风,结果只会在半途里失去自信,在结尾时失去信誉。长远的路,需要长远的心;长久的服务,需要长久的养。修道者明白“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后面,越要有定力,越要有涵养。若没有这样的准备,最好就不要轻易跨出这一步,因为一旦许下,就意味着责任,而责任不可轻许。

所以我们最终明白,文章所说的并不是劝人畏惧,而是提醒人自知。知己之力,知己之短,才是智慧的根本。世上确实有人能做好超长周期的服务,他们有定力,有团队,有经验。但这并不代表所有人都能。修行的真义正在于此:别拿别人的成就当作自己的幻觉。要先看自己能否守住小事,能否在短期内做到稳定,能否在有限的范围内全力以赴。当这些基础打好了,再考虑拉长周期,那时自然水到渠成。反之,若急于求长,却忽视了根基,就像在沙地上建高楼,再高的梦想也会坍塌。做事如修行,步步为营,稳稳走才是真。

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查尔斯·杜希格《习惯的力量》(The Power of Habit),中信出版社,2012年中文版。书中探讨了行为持续与改变的机制,能帮助我们理解长期坚持背后的耐力与结构,为避免烂尾提供了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