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知识付费:尽量不要让“卖的时间精力>交付的时间精力”。
2025-08-22

若一个人卖东西的力气比做东西的力气还多,他最后一定会空心。

这句话放在教与学的场景里尤其贴切。很多人一旦开始做课程、办营、出产品,就不知不觉把大部分精力花在了销售、宣传、包装上。他们疲于奔走在各种渠道,忙着写推文、做广告、找合作,忙到心力交瘁;可回头一看,真正花在课程打磨、内容交付、学员陪伴上的时间,竟寥寥无几。结果便是:学员被华丽的宣传吸引而来,却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内容空洞、体验失望。这不仅伤了学员的心,也断了老师自己的根。因为没有交付的支撑,再高明的销售,也不过是纸上楼阁,终会倒塌。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人性里有一种焦躁,喜欢立竿见影。销售见效快,只要宣传得好,就能立刻看到数据上涨、金钱进账;交付见效慢,需要长时间的准备、用心的耕耘,过程枯燥,也很难立刻得到赞赏。于是人们自然把大部分时间往销售上倾斜,甚至觉得“只要卖得出去,就算成功”。可是,这恰恰是本末倒置。卖得再好,若交付不实,迟早会被识破。人们不是傻子,买一次被骗可以,下次就不会再来。与其追逐虚浮的短期繁荣,不如把心思放在内容本身。真正的价值,永远藏在实实在在的交付里。

我常常想起农夫的比喻。一个农夫,若每天都在集市上吆喝,却从不下田播种,他最多能靠老本撑一阵子;但等到粮仓空了,他就再也没有东西可卖。同样,一个老师、一个知识服务者,若把心思都放在卖课,而不是放在课程内容本身,他迟早也会走到枯竭的地步。再多的流量,再热闹的招徕,也无法替代实实在在的知识与陪伴。因为交付,是种子;销售,不过是吆喝。没有种子,吆喝再响,也不会有丰收。

顿悟往往出现在疲惫之后。很多人花费大量精力卖课,熬夜做海报,花钱投广告,几个月下来,人疲惫不堪,却发现学员的留存率极低,复购率极低,口碑也不佳。那一刻他们才醒悟:原来卖得再多,如果交付跟不上,就是饮鸩止渴。反过来,有些人不急着铺天盖地地宣传,而是埋头打磨内容,真心陪伴学员。起初他们卖得不多,收入不高,但渐渐地,学员口碑累积,学员的进步成为最好的广告。到了后来,他们几乎不用花太多力气去卖,自然会有人慕名而来。卖与交付的关系,在此刻显露无疑:交付,是根;销售,是枝。根深,枝才盛。

理解到这里,心中便会生出一种清明。真正长久的道路,是把大部分时间放在交付上,让交付本身成为最强的销售。踏实做好每一堂课,用心陪伴每一位学员,点点滴滴累积下来,便是无法取代的口碑。卖课是一时的声势,交付才是一世的根基。修行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修行者若只顾对外展示,不曾下苦功,他的道行终究是虚的;唯有日复一日地坐下、观照、磨炼,才会在内心深处生出力量。

明理便在于此:卖,不可没有,但卖不能大过交付。卖是门面,交付是内里。若时间与精力分配失衡,就会导致“外繁内空”的局面。一个人若愿意把心放在交付上,哪怕卖得慢一些,也能在未来走得更稳更远。正所谓“静水流深”,真正的丰盈,不在喧嚣的表象,而在沉静的积累。当你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交付上,你就会发现,卖反而会变得轻松。因为人们会为你的用心买单,会为真实的价值买单,而不是为虚浮的噱头买单。

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匠人精神:一生做好一件事》藤井正雄著,东方出版社,2016年。本书通过匠人的故事强调专注、踏实和交付的本质价值,提醒我们不要让喧嚣的“卖”压过安静的“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