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粥左罗:赚钱的本质是自律,但不是你以为的那种自律!
2025-08-22

赚钱要学会克制自我,遵循规律,而不是光凭热情。

文章一开头就提出一个直白的问题:为什么你赚不到钱?因为你太“自我”。你总想着写自己喜欢写的,做自己喜欢做的,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却忘了赚钱的本质不是满足自己,而是满足市场。赚钱是一门纪律,它要求我们观察、研究、适应,甚至放弃一部分自我,才能和市场发生真实的交换。这就是文章的核心:赚钱的本质是自律,但不是常人以为的那种早起、努力、自我约束,而是一种更高阶的自律——服从市场规律,放下自我的执拗。这样的提醒,在今天尤其重要,因为在自媒体和自由职业盛行的时代,“做自己”被无数人高举,却很少有人看清,单凭做自己,很可能只能感动自己,无法打动市场。

如果我们细细体会文章中的例子,会发现它揭开了许多人心底的矛盾。一个人说:我不愿意追热点、不愿意写爆款、不愿意迎合低级趣味。但那些做大号的,就是天天追热点、天天拼凑、天天重复。一个人说:我写作要深刻、要独特,可市场却只追逐那些可复制的套路。这时候,矛盾就来了:你要的是自我表达,还是市场的认可?如果你想赚钱,那就必须放下自我的优越感,接受那一套既枯燥又庸常的“纪律”。这才是自律的真正含义。不是一味逼自己早起多写,而是逼自己做那些你不喜欢却必要的事。不是光靠勤奋,而是靠服从规律。文章借着这一点,狠狠地敲醒人:赚钱不光是努力,更是放弃。

读到这里,我们会突然有一种顿悟。原来,赚钱和幸福,并不是必然相连的。一个人赚钱越多,往往意味着他放弃自我越多。他更少随心所欲,更少任性表达,更少跟随内心,而是更多服从、更多克制、更多迎合。自律和自我,本质上是一种拉扯。创造力源自自我,控制力源自自律。赚钱要求控制力,而创造要求自我。徐峥拍“囧”系列电影,就是明知自己讨厌“囧”这个字,也必须继续用,因为它是品牌;大V为了百万广告费,把自己塑造成极端的人,写极端观点,煽动极端情绪;音乐人为了销量,不敢太原创,要保留熟悉的旋律感。这些代价,都是在出卖自我,以换取金钱。当你看清这一点,就能明白,为什么许多人在赚钱的路上变得越来越不幸福。因为他们以为赚钱是自由,结果发现赚钱是枷锁。

理清之后,就会明白:赚钱与否,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一个选择。你想保留多少自我,就要接受多少商业上的局限;你想赚多少钱,就要接受多少自我被消耗。真正的智慧,不是盲目地否认市场,也不是盲目地追随市场,而是找到平衡。赚钱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如果你能守住一部分自我,同时又接受一部分纪律,那么你既能获得生计,也能保持心安。文章最后的话像是一针见血:一个人赚一百万,是吃了一百万的屎,赚一千万,是吃了一千万的屎。听起来粗粝,却真实。世上没有不付代价的赚钱。明白这一点,你就不会再一味羡慕别人的财富,而会更清醒地思考:自己愿意为赚钱付出怎样的代价,又愿意守住怎样的自我。

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丹尼尔·平克《驱动力》,中信出版社,2011年。本书深入探讨了外部奖励与内部动机的关系,能帮助我们理解“自律迎合市场”与“自我创造幸福”之间的矛盾,与本文主题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