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鱼与熊掌可以兼得,但需要一个过程
2025-08-22

鱼和熊掌其实能一起得到,只是需要时间去让它们慢慢相遇。

人常常被两个选择困住,好像只能在此与彼之间二选一。于是我们常叹息,既想要安稳的生活,又渴望追逐远方;既盼望亲密的感情,又不舍自由的空间。似乎这世间的一切,都在逼迫我们做减法,割舍掉一部分,才换来另一部分。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这句话深深扎在人心里,好像人注定无法两全。但若换一个角度,在更高的层级去看,其实鱼与熊掌未必水火不容,它们可以并存,只是需要一个过程,一个让它们相互靠近的过程。

在《易经》里讲“阴阳相生”,说的就是看似对立的两者,其实只是同一条道的两端。白天与黑夜,看似相反,却一起织就了完整的时辰;动与静,看似矛盾,却一起维系了世界的秩序。道家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顺应万物,找到合适的节奏,让对立面在更广阔的空间里转化为和合。鱼与熊掌在同一个平面上当然难以兼得,但若拉高眼光,换到另一个维度,它们也许都能安放。佛家讲“缘起性空”,意思是说,一切存在都依赖因缘,当因缘具足时,矛盾会化解,共生自然出现。

人若只盯在眼前,就会觉得非此即彼。就像一口井里的青蛙,看见的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可若爬到井外,便会明白,天与地并不相互排斥,它们只是以一种更大的方式彼此容纳。鱼与熊掌不能兼得,是眼前的执念;鱼与熊掌可以共生,是更高的体悟。这种体悟,不是一夜顿开,而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修心,需要耐性,需要一步步放下对立的框框。

顿悟的瞬间,往往是生活里最普通的一刻。比如你以为工作和家庭只能二选一,但当你学会了调整时间,放下完美主义,你发现两者并不必然冲突。又比如你以为亲近和自由不能同时存在,但当你心里生出更大的包容,明白关系不是束缚,而是滋养,你才懂得,亲密里可以有自由,自由里也可以有亲密。就像《中庸》所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当心回到中和的状态,鱼与熊掌自然不再打架,而是共同滋养一个更完整的生命。

真正的智慧,是学会把时间当作朋友。鱼与熊掌能否兼得,不在于你手里抓得多紧,而在于你能否给它们一个成长的过程。就像种子要在土里慢慢发芽,不能急着催促;就像水要顺流入海,不能强行拦截。修行的过程,就是不断地练习放下“非此即彼”的二元心,学会看到阴阳的流转,看见对立背后的和合。《道德经》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意思是说,一旦我们执着于分割,矛盾就出现;一旦我们回到道的整体,矛盾就消融。

当我们终于明白,就不再执拗于立即兼得,也不再沮丧于暂时失去。我们知道,鱼和熊掌若在同一刻难以并行,那就让时间来调和,让因缘来铺垫。今天多一点心力,明天多一点智慧,后天多一点宽容,渐渐地,你会发现,人生不是逼你舍弃,而是邀请你整合。高一层的维度上,鱼与熊掌本是一体,只是人心常常看得太近,把本该共生的事物,误以为是对立。

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易经的智慧》,作者:南怀瑾,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可在豆瓣及各大书店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