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的事儿做到牛逼,成为拳头产品,这就是出类拔萃的本钱
2025-08-24
真正喜欢的事才能做得久远,这里面藏着修行的秘密。
人活一世,总要找个心里愿意托付的东西,不然日子再热闹,也会觉得空荡荡。那些选择自己喜欢的领域和主题的人,不是因为他们比别人聪明,而是因为他们听见了内心的呼唤。就像山泉水流向低处,从不需要人去指引,自然就会找到自己的方向。于是他们投入其中,哪怕辛苦也甘愿,哪怕孤独也安静,因为在那一刻,他们与自己是一体的。乐在其中,不是表面笑一笑,而是心里真有火光,那火光能照亮他们走过的每一步。
当他们把学识和思想都放进作品时,就像农夫把春天的种子撒进土地里,那不是随意一抛,而是用自己一生积累的智慧去滋养。作品因此才有生命,它不仅仅是纸上的文字、画布上的颜色、或者舞台上的身影,而是一种回应。回应什么?回应社会的需要,回应众生的渴望。大到时代的痛点,小到某个人的心事,作品都能成为桥梁。正如《易经》里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与作品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终会找到呼应。
可是,这还不够。真正的修行从来不是浅尝辄止,而是不断打磨。人愿意花时间去琢磨作品,就像石匠在岩石上不断敲击,直到敲出心里的形状。表面看起来是雕刻石头,其实是雕刻自己。因为在每一次修改、每一次忍耐里,他们看见了自己的不足,也磨去了浮躁。于是,作品的质量,不再只是外在的标准,而成了他们修行的印记。做到自己当下最好的水平,就是顺应道的自然。
慢慢地,一个人会明白,所谓创作,所谓修行,说到底都是在回答一个问题:我是谁?我能将什么带到这个世界?当他们投入、赋能、打磨时,其实在与天地对话。道家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切由无到有,由有到盛,作品不过是这条河流中的一朵浪花。但正因为这浪花是真实的、专注的,它才闪光。佛家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用心之处皆是圆满。原来,认真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一种与大道合一的修行。
顿悟在此显现:人们常常追问意义,追问“我这样做到底有什么用”。其实,意义不是提前就挂在天上的灯笼,而是在行走中逐渐点亮的灯火。你用心走,火就亮;你敷衍走,灯就暗。创作也好,修行也罢,根本不是为了结果,而是为了在过程中看见真实的自己。若只是追名逐利,纵有万卷华章,也不过是空壳。但若心里有火,哪怕只是一句普通的话、一个平凡的动作,也能触动人心。
最后,我们要明理。天地之间,本没有分别,喜欢与不喜欢,不过是心的取舍。可正因为有这份取舍,人才能找到自己要走的路。创作的三个环节——投入、赋能、打磨——其实就是修行的三个阶段。投入是定,心要定住才能入;赋能是慧,用自己的智慧照亮世界;打磨是行,把定与慧落实在日常,才能生根开花。三者合一,就是道,就是术。生命本无高低,唯有是否真心。只要真心,哪怕是在厨房洗碗,在田间插秧,都能见道。
所以啊,修行不在山林深处,也不在经卷字里,而在我们日日愿意用心去做的事中。喜欢的事,就坚持做下去;遇见的难,就耐心磨过去。这样的人生,不论结果如何,已经是完整的风景。
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籍:《庄子》(内篇),作者:庄周,中华书局出版。庄子用寓言和比喻,将道的智慧讲得生动透彻,尤其适合对生活与创作有困惑的人静心细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