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胜明在71岁出狱后,她把厕所的卫生搞到了极致,把厕所弄得像自己的家一样,而她自己也每天衣着体面地坐在厕所门口读书
2025-08-24
一个人若能把一件小事做到极致,就能从黑暗里重新走到光亮里。
吴胜明七十一岁出狱,别人以为她的人生已走到尽头,她却从打扫厕所开始起步。若只看表面,这是最卑微的工作,是世人眼中无人问津的角落。可她没有把它当成草草糊口的谋生,而是当成自己的道场,把厕所收拾得像家一样干净整洁,甚至自己也每天衣着体面地坐在门口读书。她用行动告诉世人:境遇卑微不等于灵魂卑微,工作琐碎不等于生命琐碎。正因如此,她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在媒体的聚光下,她的人生重新燃起火焰。这件事的背后,所回答的并不是“如何翻身”的问题,而是“人如何在困境中保有尊严与修行”的问题。
仔细思量,她所做的不过是把手上的事情做到最好。佛家说“随处作主,立处皆真”,意在提醒我们,不要轻视脚下的因缘。厕所看似卑微,却能映照她内心的清净;扫帚看似简单,却成了她修行的器具。正是这种心态,让她走出了世俗的比较,走进了道的真实。道家讲“上善若水”,水无所不在,流入沟渠也不失清澈。吴胜明把厕所当成舞台,把扫地当成修行,这正是水的姿态。她没有抱怨,也没有等待救赎,而是借由最小的事来打开最大的门。
顿悟的光芒,在这里闪现。一个人最可贵的,不是拥有多少资源,而是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里,依旧能保持选择的自由。吴胜明选择了极致,选择了体面,选择了读书。这些选择,不是为了别人眼里的荣耀,而是为了不让自己在心里倒下。《易经》里有一句话:“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困境中的人若不自持,便会陷入无尽的凶险。但反之,如果把困境当成考验,那么困境也能转化为通途。吴胜明的故事,不只是“东山再起”,更是“困而不失其志”的生动写照。人若能守住那份清净心,不论身处何境,都能见道。
于是,明理就像风拂过水面一样清晰。世人常常追逐“高大”的机会,却忘了脚下的小事才是生命的基石。厕所可以是修行之地,扫帚可以是智慧之器。只要人愿意把最小的事做到极致,那份光自然会穿透黑暗。佛家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意在提醒我们:不必追问舞台的大小,只要有心,每一处都是全世界。吴胜明七十一岁重新出发,她的人生早已告诉我们,修行不在年纪,不在起点,而在于你此刻如何对待手中的事。若能把小事做到极致,天地都会为你让路。
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籍:《活出生命的意义》(Man's Search for Meaning),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Viktor E. Frankl),Beacon Press出版。弗兰克尔作为集中营的幸存者,在极端困境中仍找到生命的意义,与吴胜明“在卑微中活出尊严”的故事遥相呼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