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一个人能在一个领域全身心且持续投入,最需要的是心力
2025-08-24

一个人能在一个领域全身心持续投入,靠的不是聪明,而是一种能撑得住的心力。

人走在路上,眼睛望着远处,却常常被脚下的小石子绊住。很多人立下志向,要在某个领域深耕,要在某条路上走远,可惜的是,不是没才华,也不是没机会,而是心散了、心累了、心撑不住了。人心像一潭水,若总是被风吹乱,就难以照见月影。修行中的道理也是如此,一个人若要在修行、学问、事业、生活的任何一条路上持续深入,关键不在外物,而在内心的力量。古人称之为“定力”,佛家讲“心如明镜”,道家说“守中抱一”,儒家强调“主敬”。其实都在说同一个东西——心力。

心力是什么?它不是单纯的意志,不是咬牙坚持的蛮劲,而是一种能持久支撑你的内在能量。它像一口井,越深越不怕干旱;它像一根弦,不紧不松,却能发出悠长清越的音。心力来自哪里?来自清明的心境,来自安稳的节奏,来自不与外物过分纠缠。就像《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真正的自强不是一天两天的冲刺,而是长久的持续。一个人若心急,三天热度,就算聪明机灵,也难在一个领域成就。反而是那些每天默默如常走在路上的人,慢慢就走出了大道。

想想生活中种菜的人,天天浇水、拔草,不急不躁,等一个季节过去,菜自然长成。若今天浇水,明天忘了,后天又嫌麻烦,那一块田,最后只能荒了。学问、事业、修行,莫不如此。心力,是支撑人持续劳作的那股温火,不炽烈,却不熄灭。佛经里说“持心如牛守田”,牛守着田地,不慌不忙,却寸步不离。这样,荒地才慢慢变良田。一个人守得住心,就守得住领域;一个人心若浮散,再好的田也会荒掉。

然而,人在世上,总会遇到诱惑,遇到阻力。别人走得快,自己走得慢,就慌;别人换了方向,自己还在原地,就疑。心一乱,脚下就飘。其实,道家早已提醒我们,“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你心里知道自己的节奏,知道自己守护的是什么,那你就不会随波逐流。就像一棵树,春来发芽,秋去落叶,它不去和花比艳,也不和草比绿,只是深深扎根,静静向上。正因如此,它才年年常青。

人最怕的,不是外在的困难,而是内在心力的涣散。很多人开始的时候踌躇满志,但走到中途,心累了,就丢掉了方向。其实关键就在于没能守住“中”。《中庸》里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一个人能在喜怒哀乐未起时守住中正,就能在任何境况里不偏不倚。这样一来,他的心不会耗散,他的心力就能长久。

真正的顿悟,往往不是在山巅,而是在日常。你每天洗碗、扫地、走路、说话时,若能觉察心是不是在当下,那便是修行。佛家讲“行亦禅,坐亦禅”,修行不是离开生活,而是生活本身就是修行。你在工作中守住心力,就是修;你在学习中不被浮躁拖走,就是修;你在日常里一呼一吸的安稳,就是修。一个人若能在生活的每一处小事里练心力,他在大事上自然也能撑得住。

真正的明理,是知道心力不是强行逼出来的,而是涵养出来的。就像水,不是用力抓住才有,而是静静守着,就能泉水汩汩。你要在一个领域持续投入,不是天天喊口号,而是日复一日养心、定心。心若清,力自足。心若乱,再聪明的头脑,也只是空转。人生没有什么捷径,唯有靠心力,才能把一件事做深,把一条路走远。

所以,若你真的想在某个领域扎根,不妨先照顾好自己的心。早睡早起,清茶淡饭,读书写字,行走呼吸,让心像田地一样松软丰饶。这样,当你投入时,不会觉得苦,而是觉得自然。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别人走走停停,而你一步一步,不知不觉已走到深处。

心力,就是生命里最隐秘的财富。它不在于别人看你多么成功,而在于你能否在日复一日的平凡里,不丢掉自己。持心如牛,守田如常,这是大道至简的智慧。

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道德经》老子著,中华书局出版(ISBN: 9787101014679)。这本书中“致虚极,守静笃”“上善若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等篇章,皆与心力的涵养息息相关,值得细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