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是自律,创作是自我。
2025-08-24
赚钱是自律,创作是自我,这两件事看似分离,其实像呼吸一样,一出一入,互为生养。
赚钱的路,必须自律。因为钱的本质是交换,是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契约需要守,守就需要节制。你要忍住不安逸,要压住浮躁,要看见市场的秩序,要体察别人的需要,而不是任性随心。创作的路,却是自我。它不必取悦谁,不必迎合谁,只需要让内心的真意流淌出来,像泉水遇石而出,像月亮映在池塘里。赚钱和创作,一个是往外的约束,一个是往内的释放。人若能在其中找到平衡,就像《易经》所说“阴阳不测之谓神”,在张与弛、守与放之间,体会到更深的自由。
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根本。赚钱是修身的一种方式,它要求你管住欲望,守住规律;创作是修心的一种方式,它让你观照内在,释放真实。表面看,一个是为了别人,一个是为了自己;实则看,二者同根,都是修行。佛家讲“空”,道家讲“无为”,儒家讲“中庸”,三者皆指向同一处:人与自己、人与世界要和谐相处。赚钱与创作的张力,正是考验一个人是否真能和谐的过程。
许多人误以为自律就是拼命努力,熬夜加班,死死逼自己完成目标。但那只是皮毛。真正的自律,是敢于放弃小小的欲望,去顺应更大的规律。你想开一家店,不是为了让自己开心,而是为了让顾客舒服;你做一门生意,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回应需求。这份转念,是“舍我为人”。《道德经》里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赚钱的自律,就是从“我心”转向“人心”,从自我执念转向共生之道。
创作却不同,它是心的呼吸。《红楼梦》里的诗,《西游记》里的奇幻,《水浒传》里的豪情,《三国演义》里的智谋,都不是为了迎合市场,而是因为作家心里的波澜要流出来。创作是一个人对世界的回应,是灵魂与天地相互呼应。你可以不自律,却不能不真诚。若是为了讨好而创作,笔下就会干瘪;唯有写出自己,才有血有肉,才有回响。
渐渐地你会发现,赚钱和创作其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赚钱时,你练习放下自己,去回应他人;创作时,你练习守住自己,不被外界夺走。一个是“舍”,一个是“得”。舍的是欲望,得的是真心。表面看,是矛盾;深层看,是圆满。佛家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自律与自我也是因缘互成。没有赚钱的自律,你的创作可能饿死在半路;没有创作的自我,你的赚钱就会失去灵魂。
有一天,你或许会突然醒悟:赚钱不是目的,创作也不是目的。赚钱让你学会节制,创作让你学会表达,它们合在一起,才让你学会活着。人生不是只有吃饭穿衣,也不是只有挥洒自我,而是能在两者之间找到一条宽阔的道。像《瓦尔登湖》里梭罗写的那样,他既自耕自食,又在小屋里书写孤独与思想。他的生活就是赚钱与创作的统一,简朴与丰盈的统一。
当明理时,你会看到,赚钱是“外求”,创作是“内观”。外求而不失节制,内观而不失真诚,这才是修行的全貌。人生若只有赚钱,灵魂会干枯;人生若只有创作,肉体会困顿。唯有两者兼修,方能自在。道家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的状态就是有张有弛,有守有放。赚钱是守,是律;创作是放,是真。能在其中行走,便是修行者的智慧。
所以啊,赚钱和创作不是矛盾,而是并行。赚钱教你如何在世界里活下去,创作教你为什么要活。赚钱让你懂得节制,创作让你懂得自由。两者之间的摇摆,就是人生的道场。若能安住其中,你就会知道,所谓自律与自我,不过是一体两面。最终,它们都指向同一个字:自在。
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瓦尔登湖》Henry David Thoreau 著,Ticknor and Fields 于1854年首次出版,中文版可参考商务印书馆译本。书中讲述梭罗既亲手劳作以维持生计,又独自创作以回应灵魂,正好印证了赚钱与创作的双重修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