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避免一次失败就接近崩溃,别求一次成功就人生巅峰
2025-08-25

先学会输得起,才能赢得久。

我在厨房泡茶,水开得噗噗直响,我忽然想到,很多人的心也像这壶水,一沸就满,一满就溢。做一件事,想的是一战封侯,一举成名;摔一跤,心里就惊慌,觉得天塌地陷。可《易经》早就点破天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久,靠的是稳稳当当的试,踏踏实实的小胜,能扛得住的小败。把风险装进小盒子里,坏运来的时候不至于被掀翻;把贪心关在笼子里,好运来的时候不至于被蒙了眼。道家的话最朴素,老子说不争,水一样顺势而行,才能长流;佛家的话最明白,中道行走,不左不右,才不至于跌入沟里;四书五经里讲知止,知止而后有定,定下来,手脚就不乱。粥左罗提的“利用失败承受力”,其实恰是这一套——不是拒绝失败,而是收拾失败;不是拒绝成就,而是用小成功叠小成功,像一粒一粒米,蒸成一笼热腾腾的饭。现实里,开店也好,买股也罢,先拿出你心里输得起的那点钱,先做一个能做得动的尝试,像《西游记》里师徒四人过一关就拿一关的“通关文牒”,走过去,就多一层硬气。你若非要一口吃成个胖子,多半会像《红楼梦》里贾府设盛筵,灯红酒绿一时热闹,却把底子耗空。人与事的道理,真不复杂:先保底,再开花,花开了,还要记得浇水,不要以为一朵花就是整座春天。

我边写边想,为什么我们总爱把“一次”当“一生”?也许是因为心中的焦灼,也许是因为对不确定的怕,也许是从小被夸“要出人头地”的声音太洪亮了。《道藏》里说,抱一守中。抱一,是把心收回来,别被外头的喧哗牵着鼻子跑;守中,是知道哪里是你的“可承受范围”。你想开店,别去学《官场现形记》里那些人,打旗招展,逞一时面子,里子却空;先找一间小小的铺面,二三十平,租金轻轻的,货也轻轻的,哪怕只卖水果和小吃,手感先摸到,再慢慢加码。你想买股票,莫学《儒林外史》里那些望科第而心躁的人,一把梭哈求一举成名;先设止损,像读《瓦尔登湖》学来的那份节制,一日三餐,不必顿顿山珍海味,够吃就好,久了才好。你担心“万一小了,赚不到大钱”?不急。《三国演义》里曹操不是每战都赤壁,他也有割须弃袍的时候;诸葛亮也不是天上掉下个隆中对就万事大吉,他先屯田,先安民,先修渠。能久,才是赢;能久,才有“百年孤独”里说的那种日复一日的韧性。运气这东西,确实会来会走。《易经》讲否泰相因,否极泰来,泰极否来。你就把坏运的刮风下雨,安排在你撑得住的时间和钱里;把好运的晴空万里,准备在你抓得住的能力和心力里。这样,坏运来,你不过打个伞;好运来,你已经张好帆。

我真正明白,是在一次小小的挫折之后。那天我写了一篇稿子,自觉用尽心血,发出去,反响平平,留言里还有冷冷的笑。我先是懊恼,像《水浒传》里的李逵,想拔刀,想拆台,心里滚烫烫;后来去泡了杯茶,坐在窗前,风吹过来,落叶在阳台上打着小小的旋。我忽然看见一个图景:成败不是二元对立,不是黑白棋子对打,而是像《西游记》取经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难难叠着难,过一难,添一分定力,不是赢天赢地,而是赢回自己。佛家说诸行无常,一切皆因缘。今天的平平无奇,可能是明天的铺垫;今天的火光四射,也可能是明天的灰烬。《道德经》又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你想一蹦跳到山顶,脚下一滑,就会滚得更远;你若一台阶一台阶走,气喘吁吁,汗津津,却稳稳靠近。顿时我懂了:所谓“利用失败承受力”,就是给自己准备一只“瓦罐”,小败小挫都往里装,别让它洒满地;所谓“不求一次巅峰”,就是给自己准备一把“竹尺”,量量每一步的长度,别贪那一步到位的幻影。你看《红楼梦》里的绮园,最美反倒是那几处小景,曲径通幽,步步都是景;大张旗鼓的盛典,往往只是浮光。你再看《百年孤独》,家族一代代循环,不破的是欲望的轮回,能破的是看清它、缩小它、慢慢把它化成清风。原来所谓“强大”,不是每回都赢,而是每回都不崩;所谓“聪明”,不是每事都快,而是每事都可逆——今天做错了,明天还能回头改;今天试小了,明天还能加一杓水。可逆,才安心;安心,才长久。

明白之后,手就轻了,心就稳了。我开始把每一次尝试都拆成能放进手心的小块:时间上给自己一个小小的盒子,比如三天为一轮,做成一个最小可行的小东西,再看看它发不发光;金钱上也是一个小盒子,比如一两万,输了不至于三五年缓不过来,赢了就再添一撮儿;情绪上更要一个小盒子,每天留出半小时复盘,把成的写下,把败的也写下,像《大藏经》里那种一卷一卷的经卷,收着、放着、反复读着。等着好运的时候,不是呆呆等,而是走着等。每天日拱一卒,一卒又一卒,像棋盘上一粒一粒子,摆得整整齐齐。《大学》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定,是边界;静,是节律;安,是心气。你一旦有了边界,事情就不会无限膨胀;一旦有了节律,焦虑就不会无边无际;一旦心气安,外面的风浪不过是风浪。有人会问,那运气来了,我会不会因为投入小,错过大机缘?你看看老子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之生,不是轰然一声,而是生生不息的积累。你看看《三国演义》,哪一方是真正靠“一战定乾坤”的?即便赤壁,也有之前的试探,有之后的耕耘。你看看《西游记》,通关文牒不是第一天就发齐,得一关一关取。真正的好运,多半偏爱有准备的心,偏爱手上握着一串小小的“可选权”。你多做几个小试,留几条退路,路就越走越宽;你把家底全押在一处,风会把你吹到不知哪里去。

我还是会被想象勾引,还是会被掌声诱惑,但我学会了“放回原处”。当心里冒出那句“这次必须赢”的时候,我会提醒自己,《道藏》里云,柔弱胜刚强;《中庸》里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柔一点,事情就有回旋;中一点,脚步就不打颤。遇到坏运,我把它当作《易经》里的“损”,减一点,修一点,护住根;遇到好运,我把它当“益”,添一点,加一点,滋养枝。损益之间,像呼和吸,像潮来潮去,都是自然。我也会借《官场现形记》照一照自己那份“立马封王”的虚荣,一旦看见它,我就笑一笑,把它像落叶一样扫到门外。夜里收工,我会给自己泡一碗清粥,想起《水浒传》里梁山草创的日子,火光并不亮堂,兄弟们却拢着手坐在一起,慢慢商量,慢慢推敲,第二天再出门。生活在世,求的是一份可持续的“火候”,不是一时的“大火爆炒”。火候到了,菜自香;时候到了,花自开。把失败关在你兜得住的小口袋里,把成功安在你揣得稳的小台阶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会发现,所谓巅峰,不是一个尖尖的点,而是一条平稳的脊梁,驮着你穿过春夏秋冬。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Antifragile: Things That Gain from Disorder,Random House,2012;中文版中信出版社)。这本书系统阐述如何通过小损失、小试错,获得长期的稳健与上行机会,与“利用失败承受力”的思想高度契合,可据此对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