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2023年,你越灵活,出路就越多
2025-08-25

真正能走远的不是死撑,而是懂得变通。

文章所讲“商业模式”的道,其实是在提醒: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要想在复杂多变的时代活下去,靠的不是一套固定的套路,而是随势而动的灵活。易经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就是所谓腾挪的智慧。写下这样的内容,正是因为在当下经济与社会快速更迭的背景里,很多人习惯依赖固有的方法,结果陷入困境。若没有灵活度,就像树木僵硬不随风摇摆,风一大便会折断。作者要提醒人们:唯有灵活,才有更多出路。

先说灵活的根本。在世间生活,每个人都希望有确定的安全感,可万事万物本就是变动的。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自然从不执着,却自有规律。商业模式也如此,不是用来僵硬套用,而是教人如何观察、如何调整。一个懂得“移动”的人,就算换行业、换城市、换社交圈,依然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而一个不肯挪动的人,即使脚下有金山,也可能因环境变化而顷刻失去。这里所说的腾挪,不仅是地理上的迁移,更是心理上的柔软。孔子讲“知止而后有定”,当人能在放下中找到新的起点,那才是真正的灵活。

再说差异化的智慧。文中提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弃、无中生有”,其实是对《道德经》中“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现代演绎。差异化并不是永远追求别人没有的,而是明白在同样的条件下,我能如何更精、如何更优,或者如何懂得舍弃。世人往往执着于“我必须要赢”,但真正的大智慧是敢于放下。正如佛家所言“舍即是得”,当你在红海竞争中舍掉某一部分,反而会得到更广阔的天地。差异化的最高境界,是无中生有,这已超越技巧层面的取舍,而进入信念和文化的力量。一个团队若能因共同的愿景而齐心,奇迹便可从虚空中生出。

说到顿悟,真正的洞见不在“模式”二字,而在人心。商业模式不过是手段,人生的本质是“归位”。文章里说“先归零,再归一,最后归位”,这和佛家所讲“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相互呼应。归零,是放下过去的经验与执念;归一,是回到当下的本心;归位,是认清人生的最终目标是幸福与自在。若本末倒置,把赚钱当作唯一目的,就会陷入无尽的痛苦。查理·芒格说“要配得上你所想要的”,这与《大学》所言“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同出一理:先修身,才能承载所得。人若不配位,就算机会摆在面前,也会因欲望和自负而坠落。

最后要明理。灵活不是随波逐流,而是懂得因势利导,在变化中守住本心。道家讲“上善若水”,水之所以能流千里,是因为不与万物争,却能因形而就。灵活之道,就是水之道。对于企业,灵活是懂得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策略:初创时专注产品,成长时注重结构,扩张时连接资本,成熟时回归文化。对于个人,灵活是能在困境中清零,在机会面前敢舍,在诱惑来临时不贪。人生没有一成不变的成功模式,只有不断调整的心。正如《红楼梦》里那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真正的智慧,不是死守规则,而是能在纷繁人世中依然从容。

所以,这篇文章的深意不是教人如何赚钱,而是教人如何活。灵活并非权宜之计,而是一种生命姿态。一个人越是灵活,就越能在风雨中找到自己的路;一个社会越是灵活,就越能在变局中找到新的秩序。灵活的底色是顺势,灵活的根本是守心。若心能柔软,世事再难,也能走得通达。

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籍:《反脆弱》(Nassim Nicholas Taleb 著,2012)。塔勒布在书中提出:有些事物不仅能承受冲击,还能因此变得更强。这与“灵活”的核心一脉相承:在不确定中找到新的生机,而不是被打碎。这本书是理解“越灵活,出路越多”的世界级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