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看完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我终于明白:真正的有钱人,富在思维
2025-08-25

富在思维,路在行动,钱在价值,先把心摆正。

我把书阖上,像给心关了一盏灯。翻完《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我反复咂摸到一件简单却硬实的事:真正的有钱,不起于口袋厚薄,而起于脑中那张“路书”。这张路书,先写“道”,再写“术”;先摆“心”,再落“手”。《易经》言“元亨利贞”,富的四个脚就是它:立元,敢起局;能亨,通人情;会利,解人需;守贞,不失度。把“道”理顺,才知“术”从哪儿下手。洛克菲勒一再叮嘱:别在纸上致富,要在地上生财;别在脑里热闹,要在手上见真章。读到他讲“思想结构决定行动结构,行动结构决定结果结构”,我想到《红楼梦》里那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虚名撑不起长久的富足,只有把“名”贴在“实”上,贴稳、贴牢,才不至于半路“割须弃袍”。这几封信,也像一把“通关文牒”,帮我看见:富人的“术”并不神秘,不过是日日操练的几桩小事——最快一脚起步,最稳一步一印,最难不被“紧箍咒”催着乱跑。它们的根,则是《道德经》所说的“抱一守中”,一者是正念,中者是分寸。把这“一”和“中”放在心中央,钱这桩世间器物就不再拽着你走,反会被你温温地握在掌心,做成事、成人、成家的一把趁手“金箍棒”。

我把信里的句子拆给日常用。第一桩,是“马上去做”。真正的富有,不是“草船借箭”的空算计,而是像行者赶路,趁风顺水,一棒接一棒。你一拖,就会被“万事俱备”的幻觉困住;你一做,才知路在脚下。洛克菲勒说“不要等一切万无一失”,这和《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像一对门神:定,不是坐着等,是定在起跑线上,听到号子就迈腿。第二桩,是“把目标拆成卒”。日拱一卒,卒卒成阵,别把心思全押在“一战封侯”的戏码上,多押在“今天走对半步”的笨功夫上。《三国演义》里英雄再多,也不是场场赤壁;多数时候,是屯田、修渠、练兵、安民,是看不出花火的辛苦。第三桩,是“把朋友当镜子”。一个人的圈层像《儒林外史》里的座次,近谁便学谁。和积极的人同座,你的语气会有力,脚步会加快;和空谈的人同座,你的心气会跑偏,手也会闲下来。《论语》说“益者三友”,当下的译法就是:多靠近能做事、愿分劳、会承担的人,少消耗在只会八卦的人堆里。第四桩,是“把失败装进罐”。“你无法在天鹅绒上磨利剃刀”,失败是磨刀石,不是墓碑。佛家言“苦集灭道”,苦若看成“集”,即缘起的叠加,就能用“道”把它化开。你把跌倒记为“不可行的方法之一”,心就不崩,手就还稳。第五桩,是“把尊严靠实力撑起来”。尊严不是别人嘴里赏的,是你做成几件事之后“自然而然”的光。《水浒传》里“梁山泊”能聚义,靠的不是空话,而是“排座次、立军令”,谁守哪个关,谁担哪份责,清清楚楚。《道藏》言“无为而治”,不是不治,是让法度自己运转,让人在秩序里各安其位。第六桩,是“把诚实当策略”。阳光一照,谎言无处可藏。危机时刻,是你平日信誉来托命的时候。诚实不只是道德,更是手段——《官场现形记》的“连环计”玩多了,终究玩死自己。第七桩,是“把贪心放在正里”。洛克菲勒说他不避讳追求更大成果,这话若放到《中庸》,便是“致中和”:取该取之利,守不该逾之戒。把“贪”从“占尽便宜”调到“成就价值”,这个字便转了性子,像一匹“赤兔马”,不再撒野,开始驮活。

真正的翻转,并不在“学一句金句”,而在“换一套心法”。我记下一段“顿悟”的历程。第一步,我不再问“有没有机会”,改问“我的结构对不对”。《易经》有“蒙卦”,讲启蒙,蒙不可久也。很多人之所以“穷忙”,不在于没有路,而在于思想结构像一间“贾府”的空厅,挂了锦,没打地基。洛克菲勒那句“成功的最终决定因素是思想的大小”,和佛家的“心能转物”相通:你心若自小,事自然小;你心若能放大到“共赢”的器度,事便有更大空间。第二步,我不再在“价”上较劲,转向“值”。值是一把秤:你替别人省下的成本、时间、风险,是否大过你的索价。这是《三国演义》的“名实相副”,名(报价)贴在实(价值增量)上,谁都愿意成交。第三步,我把“幸运”从天上拿回地上。“自信与幸运”像鸡与蛋,洛克菲勒说他赞同“自信在先”。自信不是表演,是“有把握的承诺”——“周二到”就是“周二到”,这份可预期,就是别人愿意把钱从口袋掏给你的真正理由。《瓦尔登湖》里记豆子,按天记、按行记,日日眼见得着;这份“可预期”,胜过万句口号。第四步,我学会“忍”。不是忍气吞声,是“能忍常人所不能忍”的过程忍耐。《西游记》里取经遭八十一难,不是谁胆子更大,而是谁更能在无趣、无名、无人鼓掌的时候走完那一段路。忍住“即刻反馈”的瘾,换来“复利”的甜,这是《大藏经》里“因果不失”的当代注脚。第五步,我把“倾听”当筹码。谈判桌上,真正有权力的是倾听者,不是滔滔不绝者。你能听完,别人就会把底牌露出一角;你能复述对方的痛苦,他就会愿意把决策权交给你。第六步,我开始“选山”。和谁走、在哪儿走,比怎么走更重要。圈层是一面镜子,映出你下一步的模样。《儒林外史》里空谈终日的人,不是坏,是软;你若靠近他们,脚底自然发虚。最好找那类“既肯拉车,也能抬桥”的伙伴,像梁山上那些“拔山举鼎”的人,遇险不躲、遇责不甩,跟他们在一起,自己的背也会硬一点。第七步,我把“钱”的次序往后放,把“成”的次序往前提。钱是结果,成是因。你若只盯钱,难免在“草船借箭”上打主意;你若先追求把事成得漂亮,钱常常就会自己找到门。《中庸》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本是什么?工艺、交付、信誉、节律。把这些本垒实,富,来得慢,却稳。

说到“明理”,我愿把这几条落在地上,像写一页小小的日课。第一,把“心”摆正。每天起床问自己三句:我今天要做成的唯一大事是什么?它解决谁的更贵问题?我能用什么更省钱、更省时、更省心的办法去做?这三句像为你戴一顶“紧箍咒”,不是勒你,是护你。第二,把“步”迈小。把每个目标拆成“通关文牒”的格子,格子越小,胜率越高。别嫌慢,《水浒传》里“日拱一卒”正是梁山立稳的法门。第三,把“友”挑严。每周和三位你敬重的人请教一次,问一件事,听一个半小时。拒绝茶水间的“连环计”,拥抱白纸黑字的复盘。第四,把“价”改“值”。写清你的价值增量:你能让对方多出多少“十五斤”,其中几斤回馈他,几斤分给伙伴,几斤留作自己。没有“值”,就别谈“价”。第五,把“忍”当功课。每周选一件“枯燥事”练手:整理数据、清理库存、标准化流程。忍得住枯燥,才能配得上复杂。第六,把“诚”放前头。失误了先认错,再补救;不懂就请教,不装懂。诚实是你最便宜也最昂贵的策略。第七,把“界”划清。拒绝不明合同、拒绝不清收益、拒绝不当诱惑。边界清,睡得稳。第八,把“光”点起。每天给别人送出一个价值:解一个难题、给一条路径、做一次搭桥。你越“利他”,“利己”的路越顺。《道德经》说“上善若水”,水乐于趋下,万物恃之而生。把这几条连起来走,十天不显,百日见形,三年成器。那时再回看“富在思维”,你会笑:原来富不是“抢”,是“种”;不是“戏法”,是“章法”;不是“取巧”,是“取经”。你我都不是洛克菲勒,可我们都可以像他那样,把心放在“道”上,把手放在“术”上,把脚放在“路”上。一日一寸,寸寸生金,金不是炫耀的金,是能养家、能济人、能把日子打磨得有光的金。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Carol S. Dweck, 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Updated Edition),Ballantine Books/Random House, 2006/2016。作者以大量实证研究阐明“成长型思维”如何改变行为与结果,与“富在思维、落在行动”的主题高度契合,可在Random House与各大书店检索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