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活成确定性,我建议你读他的书
2025-08-25
活在不确定的世界里,真正的本事不是预知未来,而是让自己变得安稳踏实。
我常常觉得,我们这一生走的路,就像《易经》里说的“变易”“不易”“简易”。世界时时刻刻都在变动,这是“变易”;但在变化的背后,总有一些不变的原则,这是“不易”;而我们能否抓住这些原则,让自己活得轻省自在,就是“简易”。粥左罗这篇文章借塔勒布的思想来提醒我们:2023,要学会在随机里活出确定性。说到底,这不是一条投机取巧的路,而是一条修心养性的道。
一开始,读到“世界的真相是随机性”,我心里有些共鸣,也有些慌张。因为我们太习惯追求掌控,习惯规划,习惯在心里排好路线,可生活总会用各种意外打碎它。古人早就知道这件事,庄子说“哀乐不能入也”,意外不会因为我们抱怨就消失,只有心境转了,世界才会变得柔和。就像佛经里讲“诸行无常”,无常并不是坏事,它只是提醒我们:不要执著。想起生活里那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爱的人忽然走远,辛苦做的事突然停摆,其实都只是随机落在我们身边的“黑天鹅”。你逃不掉,但你可以学会与它共处。
然而,仅仅接受并不足够。文章里说要“尽人事,听天命”,这才是真正的功夫。孔子讲过“君子谋道不谋食”,并不是让人不吃饭,而是提醒我们:要在能掌控的地方下功夫,在不能掌控的地方放手。塔勒布用石头和小石子的比喻,揭示了风险和收益的不对称。这让我想到《中庸》里的“致中和”,不是中庸平庸,而是懂得在极端之间找到节奏。小风险能练胆,大风险能要命,收益也一样,要么没收获,要么一夕暴富。世间本就是这样不均匀。我们若把心安在“必有回报”的算计上,便会痛苦不堪;但若把心安在“尽人事”的过程上,那收获多少都是意外之喜。
顿悟常常在对比中出现。塔勒布的“哑铃策略”看似只是理财方式,其实就是道家的智慧。道家讲“以柔克刚”,也讲“阴阳并用”。哑铃的两端就是阴阳:一边极度保守,一边极度冒险。中间的部分空出来,不是懒散,而是留有余地。这样的人生像一棵竹子,根深而柔,风吹过来,摇摆不定,却不折断。生活里太多人喜欢走中间的路,看似安全,其实最危险。因为既得不到极度保守的庇护,也得不到极度冒险的惊喜。想到庄子笔下的大鹏鸟,要么扶摇直上九万里,要么栖于梧桐树下。半飞半停的鸟,永远看不到远方。我们若真敢“保守到极致,冒险到极致”,或许才会发现黑天鹅并不可怕,它反而成了助力。
当我写到这里,忽然觉得,所有这些思考,最后都落在“心性”的修炼上。文章说要抓住机会,要拥抱压力,要保持冗余,其实都是修心的方法。机会并不是凭空来的,它只会光顾那些准备好的人。佛家讲“因缘”,缘来了,你要有因才能接得住。环境、朋友、学习,都是因,你若让自己常常浸润其中,缘起时,自然能接。至于压力,儒家认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子也说过“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没有风吹雨打的松树,哪来千年不倒?而冗余,就是给心留余地,正如《道德经》里的“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冰柜里留的食物,手里攒的余钱,看似闲置,却能让我们不被环境推着走。
最后,塔勒布说要“保持尊严和优雅”,这是我最受触动的地方。因为无论如何,我们终究不能决定命运的全部走向,但可以决定面对它的姿态。孔子在《论语》里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坦荡,不是无忧无虑,而是面对忧虑时依然有尊严。佛陀在《法句经》里说“如莲花不著水”,泥泞里开花,反而更清净。活成确定性,并不是要生活没有意外,而是让自己在意外中仍然挺直腰杆,仍然微笑从容。
这样看,所谓“活成确定性”,其实就是修一颗自在的心。自在,不是外物能给的,而是内心能生出的力量。黑天鹅事件只是提醒我们:别把生活看得太死板。真正的确定性,不在外界,而在我们能否“认清真相,仍然热爱”。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这是塔勒布的智慧,也是道、儒、佛都共同的指引。
所以,2023,不管世事多么不确定,不管风吹浪打,我们都要学会在心里点一盏灯,让自己在风雪中也能看见光。这样的光,不是为了照亮自己一个人,而是为了让旁边的人也能感到温暖。
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籍:《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Nassim Nicholas Taleb 著,2012年出版,英文原名 Antifragile: Things That Gain from Disorder)。这是塔勒布“黑天鹅”系列的重要一部,也是最直接解释如何在随机和混乱中找到确定性的经典之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