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觉得工作“浪费生命”,不妨看看这篇文章
2025-08-25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每天忙得要命,但回过头来却发现——好像自己做的事情,对社会没什么用?甚至想过,如果自己突然辞职了,可能根本没人会发现。
这种感觉并不是你一个人的错觉。
英国人类学家 大卫·格雷伯(David Graeber) 在他的书《毫无意义的工作》中,提出了一个惊人的判断:现代社会里,有40%的工作是“无意义的”。换句话说,这些工作就算消失,世界也不会变糟。
而在中国的一项调查中,近两成受访者也认为自己的工作无意义,或者至少对社会没什么益处。这说明“无意义工作”不是少数人的孤独感受,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呢?
一、为什么会出现“无意义工作”?
1. 经济学角度:组织太臃肿
在大公司、政府部门里,很多岗位的存在,并不是为了创造实际价值,而是为了维持流程和层级。比如写不完的报告、开不完的会、准备没人看的材料。
这些工作表面上“必要”,但一旦你冷静想想,会发现其实没啥实质性产出。
2. 社会学角度:面子大于效率
有些工作是为了“好看”,而不是“有用”。比如层层助理、形式化的汇报、重复检查。它们存在的意义,更多是维持权力和面子,而非真正提升效率。
此外,“内卷”也让一些岗位变得越来越冗余。很多人其实是在做“预防错误”的工作,耗费时间,却没真正创造价值。
3. 心理学角度:价值感缺失
即便一份工作在别人眼里“有意义”,如果和自己的价值观不符,依然会让人觉得空虚。
比如,有些人渴望创造,却每天在做机械化的表格;有些人想帮助别人,却被困在 endless KPI 里。久而久之,倦怠、无聊、焦虑接踵而来。
二、无意义工作的后果
对个人:感到疲惫、焦虑、缺乏成就感,甚至怀疑人生。有人选择“摸鱼”,有人则在业余副业里寻找存在感。
对公司:效率下降,人才流失。真正有能力的人往往不愿意待在这样的岗位。
对社会:大量资源被浪费,真正有价值的劳动(比如教育、照护)却被低估。
三、那我们该怎么办?
1. 对个人来说
找到小意义:哪怕工作本身平凡,也能在帮助同事、优化流程中找到价值感。
投资自己: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技能、发展兴趣,把工作当作过渡而非终点。
换个心态:不是每份工作都能“拯救世界”,有时它的意义就是给你稳定的收入和安全感。
2. 对公司来说
减少形式主义,让流程更简单;
给员工更多自主权,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决策中;
让目标更清晰,让员工看到自己的工作如何与整体价值挂钩。
3. 对社会来说
更新价值观:不要只把“赚钱”看作唯一的意义;
更多承认和尊重“隐形劳动”的价值,比如家务、教育、照护。
四、最后想说
“无意义工作”并不是简单的“岗位问题”,它其实是现代社会运行方式的副产物。
但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更重要的问题是:能不能在工作里,或者工作之外,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感。
毕竟,工作的真正意义,可能不是改变世界,而是让你在这个世界里,找到安放自己的方式。
📚 推荐阅读:
《毫无意义的工作》(David Graeber)
《活出生命的意义》(Viktor Frankl)
《逃避自由》(埃里希·弗罗姆)
如夜话,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