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首先一定是为自己的成长而写,为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而写
2025-08-26
在许多热爱写作的人最关心的成长困境里,总有人会问:“为什么我每天坚持写,却感觉自己没有成长?文章也没有读者?”知乎上有人曾提出过这个问题,底下一个高赞回答说:因为你写作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取悦别人。今天我就结合文学经典、真实故事和一些创作者的案例,告诉你背后的关键。
正如法国作家加缪在《西西弗的神话》中所说:“真正的自由在于内心的抗争。”写作本该首先是和自我的对话,是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但很多人起初走错了路。比如我认识的一位朋友,他刚开始写公众号时,文章几乎全部是迎合流量的套路,标题耸动,内容空洞。短期内粉丝确实涨了,但很快陷入疲惫,写作变成了煎熬。直到有一次他尝试记录自己照顾病中母亲的经历,那篇文章虽然点击量不高,却让他第一次感受到“文字可以疗愈自己”。从那一刻起,他才真正明白写作是为自己成长,为自己创造世界。于是,他每天写日记,不为流量,只为积累。几年后,他的写作风格逐渐成熟,甚至出了书。所以,如果你要做一件事,先写你真正在意的事,而不是追逐热点。
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心流》里提出过一个重要观点:“当人全身心投入到某个活动中时,会体验到心流,既感到幸福,又提升能力。”写作的本质,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心流状态。很多人一开始错误地把写作当作功利工具,以为它只是谋生手段。但真正的转折点,是当你在写作中忘记时间、忘记得失,只为表达心中所想。美国作家海明威每天清晨四点起床写作,他说:“写作是一个人最孤独的旅行。”但正是这种孤独感,让他在字里行间建构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所以第二步,如果你想要成长,请为自己创造一个稳定的写作时段和仪式,不管是清晨的安静时刻,还是深夜的灯下片刻,让写作成为自我进入心流的入口。
英国历史学家卡莱尔在《论英雄与英雄崇拜》中说:“思想是世界的真正力量。”这句话揭示了写作不仅是个人修炼,更是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小世界。写作的价值不在于别人怎么看,而在于你是否在其中塑造了自我。我曾遇到过一位年轻的写作者,最初总是模仿别人的风格,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读者看了很快遗忘。后来他开始尝试把自己研究的历史笔记写成故事,把小人物的命运串联起来,那些文字逐渐有了厚度。他说:“我写作不是为了别人夸,而是为了让我的思想有一个留存的世界。”从那以后,他不再焦虑粉丝数,而是享受慢慢积累的过程。所以第三步,如果你想要成长,就要敢于形成独特的表达方式,哪怕它一开始无人问津,但随着积累,它会成为你的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当然,这种方法并不在所有情境下适用。如果你的写作目标仅仅是短期的商业内容输出,比如广告文案或者平台任务,那追求自我成长可能反而成为一种累赘。在这种情况下,写作更像是一种工具,而不是精神修炼。这提醒我们,写作的方式要与目标相匹配,不同的写作场景有不同的侧重点。
所以,如果只做一件事,那就先明确:写作首先是为了你自己。想更进一步,就在日常中创造一个稳定的写作心流时刻,让它成为你的精神锻炼;再进一步,就要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表达,把写作变成自我创造的世界。
写作是孤独的,但孤独之中也孕育力量。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写道:“成为你自己。”这句话放在写作上再合适不过。愿每一个写作者,都能在文字中找到自己的世界。
你有没有过类似的写作困惑?是为了流量而写,还是为了自己成长而写?欢迎在评论里分享。
合十,如夜话,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