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一个人是否靠谱,闭环很重要
2025-08-26

在职场里,很多人都会问:“为什么有的人做事总让人放心,而有的人明明能力不差,却总被认为不靠谱?”知乎上有人回答过:靠谱从来不是能力的起点,而是闭环的结果。今天我就结合心理学、管理学和真实案例,和你聊聊为什么闭环决定一个人是否靠谱。

先说思考闭环。哲学家黑格尔在《逻辑学》(1812)里强调过:“思维必须是一个自洽的整体,否则就停留在片段。”这句话放到职场,就是一个人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现实中常见的场景是:有人只拍脑袋定目标,却没有实现路径;有人抱怨团队人手不够,却说不清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表面上看是在思考,实则是半拉子工程。更常见的陷阱是“低层次闭环”,比如用单一因果去解释复杂问题:销量下滑=销售不给力=运营线索差=市场人员能力不足。这种推理逻辑自洽,但却肤浅,停留在表面。一个朋友曾经陷入这种思维,总觉得是别的环节掉链子。后来在导师提醒下,他尝试把问题往深处挖,发现真正的根源在产品定位错误。这才是“抓住本质”的一杆子插到底。所以,如果你要做一件事,第一步就是别急着归因,而是多问几层“为什么”,直到找到真正的根源。

再说能力闭环。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在《干法》(2009)里说过:“能力是未来时,边做边生长。”这意味着承诺要和能力匹配,但也不要小看潜力。李彦宏创业初期,面对投资人要求四个月完成搜索引擎,他坚持说需要六个月,但最后团队四个月就交付了。这就是“少承诺,多兑现”。相比那些动辄“包在我身上”的人,李彦宏赢得了更多信任。我的一位同事,以前总是接下任务却完不成,渐渐失去大家信赖。后来他调整做法,承诺前先评估,承诺后咬牙兑现,结果团队口碑大为改善。所以第二步,就是学会在承诺和兑现之间建立桥梁,既不要轻许诺言,也不要低估自己。找到那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往往能激发真正的潜能。

第三个闭环,是反馈。管理学者彼得·德鲁克强调过:“沟通不是附属品,而是管理的核心。”所谓反馈闭环,就是凡事有始终。从目标开始,你要反馈是否合理;在执行中,你要报告进展,方便及时纠偏;到结果时,你要复盘反思,总结经验。我的一位朋友在一家跨国公司工作,他最受器重的不是因为技术最好,而是因为任何事情交到他手上,领导不用催,就会收到阶段性进展和最终报告。这让人觉得他极其靠谱。相反,那些喜欢“有事才说”的人,往往在问题暴露时已经来不及修正。所以第三步,学会把反馈当作一种习惯,而不是额外动作。你给别人安心,别人自然给你信任。

当然,闭环也有边界。有些场景下,过度闭环反而适得其反。比如在创意工作中,如果过早要求思考闭环,可能会扼杀灵感;在紧急救火的现场,过度追求过程反馈,可能拖慢反应速度。因此,闭环不是僵化的规则,而是灵活的原则。你要分清什么时候需要严谨闭环,什么时候需要快速行动。

所以,一个人是否靠谱,闭环才是关键。如果只做一件事,先从思考闭环开始,学会一杆子插到底;想更进一步,就在承诺与兑现之间练习能力闭环;再进一步,把反馈当作日常习惯,做到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靠谱不是天生的,而是一次次闭环累积起来的。你有没有遇到过那种总让人放心的同事或朋友?欢迎在评论里分享。合十。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