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一帮成都00后、90后,合伙开了家养老院
2025-08-26

在年轻人最关心的未来生活方式里,很多人都会问:为什么我们一想到养老,就总是充满恐惧?知乎上有人提过这样的问题,底下有个高赞回答说:因为我们以为养老就是孤独、病床、衰败。但你看,成都有一群90后、00后,把养老院办成了一个“养乐园”,让老去也可以热闹、时尚、有尊严。今天我就结合他们的故事,还有一些经典的理论,带你看清养老背后的关键。

正如《被讨厌的勇气》里讲的:“人生的意义并不是等别人来定义,而是我们自己选择如何去生活。”养老这件事同样如此。传统养老院更多是“被动接受”,吃药、打针、照护,仿佛一切只是延缓生命的倒计时。但在雅安的这所养老院,年轻的创始人们却给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答案。故事的起点是两个90后,因为给爷爷找养老院,看到那种压抑的场景而心生抵触。他们决定:老了也要有尊严,有归属感,有参与感。于是才有了这家看似“不务正业”的另类养老院。所以如果你今天要思考自己的老年生活,先从一个动作开始:别只把“养老”当成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去设计你希望的老年生活。

《社会学的想象力》提醒我们,一个人的问题往往背后是社会的困境。人口老龄化数据告诉我们,到2030年,60岁以上老人将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这不是个人问题,而是时代趋势。雅安的这家养老院,收纳了128位老人,他们之所以愿意入住,不是因为床位,而是因为这里有他们能融入的生活。就像那位86岁的“麦霸”爷爷,在唱歌时焕发了年轻的神采。他曾经到处旅游,现在依然要在院里“登台亮相”。如果你想为自己或家人预备未来,第二个动作就是:去找一个能让情绪被接纳、爱好被尊重的环境。养老不是等待结束,而是延续热爱。

再来看心理学层面的解释。阿德勒认为,人需要的是“共同体感”。一旦感到自己被隔离,就会陷入孤独和焦虑。养老的恐惧,很多时候并不是身体衰老,而是被世界抛弃。而这所养老院,最独特的地方就在于“无龄感”。年轻人和老人互换衣服,拍时尚大片,互相陪伴打麻将,甚至一起露营、唱K。这样的环境,模糊了年龄界限,老人重新拥有了社交、表达和被看见的机会。故事里那个爱美的杨婆婆,就像少女一样追求“上镜要穿新衣服”,她要别人看到她依然漂亮。这就是“共同体感”的体现。所以第三个动作是:不管你现在几岁,都要学会去表达自己、参与社会,不要等到老了才发现孤立才是最大的折磨。

当然,这种模式也有边界。在需要密集医疗护理的特殊情况下,“无龄感”就未必适用了。比如失能、半失能的老人,他们更需要的是专业的医疗条件和稳定的看护,而不是天天热闹的活动。这也是为什么这家养老院还在不断尝试研发辅助设备,邀请机械博士开发帮助退行性疾病老人的“握力手套”。他们清楚,热闹不能取代专业,陪伴也不能替代医疗。

如果只做一件事,先从重塑你对“养老”的想象开始;想更进一步,就去主动营造你的社会关系,再更进一步,则是关注未来养老模式的创新和可能性。

你有没有想过,自己老了之后想过怎样的日子?是像传统养老院那样,每天对着白墙发呆,还是像雅安这群老人一样,唱歌、跳舞、拍大片,活得有尊严也有乐趣?

我很喜欢创始人佳林的一句话:“我们在做未来的事情。”养老不是等到六七十岁才要考虑的,而是年轻的时候就应该设计好自己想要的人生路径。

合十。
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