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不懂复盘,再努力也只是无效重复
2025-08-26

在职场和成长最让人焦虑的问题里,很多人都会问:“为什么我明明很努力,却总是看不到进步?”知乎上有人曾经提出过类似的问题,底下的高赞回答却是:“因为你没有学会复盘,所有的努力都只是无效重复。”听上去有点刺耳,但却一针见血。今天我就结合心理学的研究、真实人物的经历和一些操作方法,带你看清努力为什么常常白费,以及复盘背后的关键。

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Mindset)里说过:“人的能力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通过不断尝试和反思来提升。”换句话说,你不是因为失败而被否定,而是因为没有从失败里学到什么才停滞不前。一个朋友跟我聊过他早期创业的经历,每天早出晚归,做了无数事,可项目还是黄了。他以为是自己不够拼,直到后来才意识到,问题不在于努力,而在于没有停下来思考过“为什么”。他只是在重复过去的错误。等到学会做复盘,开始记录每天的关键行动与结果,对比目标与现实,他才逐渐看清:哪些是高价值的,哪些只是瞎忙。这个转折之后,他的业务才慢慢走上正轨。所以如果你要开始改变,第一步就是别光顾着埋头干,而是先学会每天停下来记录和思考。

正如管理学中的“PDCA循环”所强调的,行动之后一定要复盘,否则所有计划和执行都只是空转。日本丰田生产方式的背后,正是对这种循环的极致执行。可惜很多人只做了前两步:Plan和Do,却忽略了Check和Action。一个典型案例是一个年轻的内容创作者,前期疯狂输出,结果粉丝增长缓慢。他甚至怀疑自己没有天赋。后来他尝试每天复盘,整理哪些内容点赞高,哪些评论热烈,再归纳出共同点,逐步优化写作方向。半年之后,他的账号迎来了真正的增长。可见努力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你有没有对努力做反馈与修正。所以第二步,如果你想让努力有价值,每天都要养成复盘的习惯,哪怕只回答三个问题:我做了什么?哪里有问题?我下次要尝试什么?

哲学家约翰·杜威说过:“我们并不是从经验中学习,而是从对经验的反思中学习。”这句话背后,隐藏着成长的本质。苏东坡在岭南被贬时,如果只是抱怨环境,历史上就不会有《定风波》那样的旷世之作。他在反思和困境中提炼出新的心境,这才成就了他的文学生命。现代管理学里也有类似的原则:通过反思把一次性的行动沉淀为可迁移的方法论。这让我想起一个产品经理的故事,他在一次项目复盘里发现团队沟通效率低下,于是把会议流程设计成了模板,结果后来所有项目都能高效推进。模板的背后就是复盘带来的方法论迁移。所以第三步,你不仅要反思,更要从中提炼出方法,让它能在未来被再次使用。

当然,复盘也不是万能药。在某些特殊场景下,比如紧急救火时,思考和总结并不是第一位的。那时候你需要的是快速反应和即时行动。比如在突发的系统宕机时,如果工程师一味去做“反思”,却没有先重启服务,损失会被放大。但区别在于,危机之后,你必须回到复盘,把问题根源找出来,才能避免下次重复。也就是说,复盘的意义不是取代行动,而是让行动更有方向、更有效率。

如果你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是从今天开始,把复盘当成每天的必修课。无论是写日记、做行动卡片,还是KPT法,只要能帮助你跳出“我今天做了什么”的窠臼,去思考“我下次能做得更好”,就是有价值的。如果你想更进一步,那就在复盘中加入第二步:把碎片化的想法和经验汇总成系统;第三步:把它们转化为方法论和模板,让它们可以迁移到未来更多的场景中。

你有没有过那种经历?拼尽全力却发现只是原地打转?或者哪一次通过总结经验让你突然顿悟?欢迎在评论里分享,也许你的故事就是别人走出困境的钥匙。

合十,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