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一个上海阿姨,带火了大润发超市最隐秘的职业:你的苟且,正在成为别人的红利
2025-08-26

在普通人最关心的生存话题里,很多人都会问:为什么我明明很努力,却始终过得不如别人?知乎上有人问过,底下有个高赞回答说:决定差距的,不是野心有多大,而是你能否把最不起眼的小事做到极致。今天我就结合浦赛红灭蚊的故事、出租车司机臧勤的实践,还有钟点工王阿姨的经历,告诉你为什么“苟且”会成为别人享用的红利,而你的坚持,才是能真正拉开差距的关键。

正如詹姆斯·克利尔在《原子习惯》里说的:“小习惯的复利效应,能创造非凡的成果。”浦赛红,一个上海大润发的清管员,原本只是拿着塑料苍蝇拍打蚊子的普通阿姨。但她没有止步于表面,而是研究出一整套“蚊子兵书”,把一份没人重视的差事做成了专业。十几年,她摸清了蚊子的作息表,设计了“色诱”的方法,还把防治范围从超市扩大到周边200米。结果是,别的超市蚊虫横飞,她所在的门店夏天光腿也不被叮。一个普通岗位,因为她的用心,变成了不可替代的价值。动作就是:即便一件事微不足道,也要逼自己问一句——有没有可能把它做到别人无法复制的程度?

第二个支点来自出租车司机臧勤。他的故事被刘润在《底层逻辑》里提到过:多数司机只会抱怨油价贵、活不好接,但臧勤不一样。他把成本按小时算清楚,计算出每次载客的最佳路线和收益。他甚至愿意用一块钱的油钱换25分钟的时间,因为他知道一小时的成本是34.4元,这样才最划算。别人抱怨时,他在分析;别人随便跑时,他在规划。结果,他一个月的收入,是同行的三倍。故事说明,聪明的人不是喊口号,而是用笨功夫把规律摸透。动作就是:不要只算眼前的账,而是训练自己用数据、用逻辑去拆解问题。

第三个支点来自钟点工王阿姨。自媒体人“一直特立独行的猫”写过:她请过的阿姨里,王阿姨是最抢手的。原因很简单,她愿意在细节里多走一步。她会在做家务前拍照,清洁后还原;她会主动研究辣子鸡的做法,让雇主不必买现成的半成品;她甚至把以前不同雇主家的电器使用方法都记下来,学会举一反三。别人只是完成任务,她却在持续迭代自己。于是,她成为市场上最稀缺的人才。动作就是:不要想着工作只是“对付”,而是要问自己能否给别人带来意料之外的便利。那才是让你立刻脱颖而出的关键。

当然,这些方法也有边界。如果你身处一个完全不重视细节的环境,比如流水线上标准化的操作,可能再多的用心也换不来额外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过度付出就会变成内耗。这就是为什么管理学里常说的一句话:“正确的事情,在正确的环境里,才会开花结果。”所以,别在无效的土壤里,耗尽了热情。

如果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在别人敷衍的地方,把事情做到极致;想更进一步,就用数据和逻辑去优化;最后,再学会在细节中多走一步,让人惊喜。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时刻:别人随便做,而你多走了一步,结果意外赢得了机会?欢迎在评论里分享。

合十。
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