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张一鸣卸载抖音了吗?
2025-08-28

请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你只是想在睡前刷一会儿手机,本来打算十分钟就关掉。可不知怎么的,等你反应过来,已经凌晨一点。你懊恼地把手机甩到床头,心里骂了一句“下次绝对不能再这样了”。可第二天晚上,你还是忍不住点开了抖音。是不是觉得很熟悉?这不是你自制力差,而是你正处在一个被精心设计的陷阱里。问题的表面是“我管不住自己”,但问题的本质是“他们懂得如何操纵你”。

前谷歌设计伦理学家特里斯坦·哈里斯曾说:“一个人的上瘾背后,是上千个人努力工作,想方设法让你上瘾。”这句话听起来扎心,却是真相。APP设计者知道,我们每一次无聊、孤独、焦虑,都是最好的入口。他们的目标不是让你用一次,而是让你每天都离不开。

其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喜欢嘲笑“玩物丧志”。可如果我们深入研究,你会发现,上瘾的逻辑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尼尔·埃亚尔在《上瘾: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的四大产品逻辑》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模型:触发、行动、多变的酬赏、投入。这个四步模型,就像一个精密的陷阱,把人牢牢困住。正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们要先看清它,才有可能跳出来。

第一步是触发。触发分为外部触发和内部触发。外部触发很好理解,比如广告推送、好友分享链接、预装APP。这些都会让你点开一次。但真正可怕的是内部触发。当你孤独、焦虑、无聊时,你会下意识地打开手机。心理学研究表明,负面情绪是最强的内部触发器(参考:《美国心理学杂志》2010年第65卷)。所以,孤独时点开微信,看一看朋友圈;焦虑时打开抖音,刷几个轻松视频。这并不是选择,而是条件反射。

遇到这种情况,第一个方法就是重构自己的触发源。你完全可以对自己说:“当我无聊时,不是打开短视频,而是去散步十分钟。”比如俞军当年提出的产品设计原则——“搜得到,能下载”——直击用户爽点。你也可以为自己设计一条“简单规则”:无聊时,立刻去做某件能带来小确幸的事情,比如泡茶、翻几页书。这样既满足了情绪的需要,又避免被算法牵着走。

第二步是行动。行为学大师福格博士提出过“行为模型”:动机、能力、提示,三者缺一不可(参见B.J. Fogg,《Persuasive Technology》)。你之所以会不停地刷视频,是因为动机强、能力强、提示不断。刷抖音很容易,只需要手指一滑,下一条内容立刻出现,这就是极致的“低门槛”。要打破这种循环,你要学会升维思考。问自己一句话:“如果这个行为继续五年,我会变成什么样的人?”这句话能瞬间拉长时间维度,让你重新审视当前的行为。心理学称之为“时间折现效应”:人们总是高估眼前的快感,低估长期的价值(参考:Ainslie,《Breakdown of Will》)。换句话说,你要学会用未来的眼光,看当下的欲望。

第三步是多变的酬赏。科学家给鸽子做过实验:如果每次按按钮都有食物,鸽子会慢慢厌倦。但如果有时候有食物,有时候没有,鸽子反而会疯狂按按钮。这就是“多变奖励”。抖音就是这么做的,你刷十条,可能前九条都平平无奇,但第十条刚好击中你的兴趣点,于是你大脑释放多巴胺,觉得“真香”。心理学家斯金纳在《科学与人类行为》中说过:“不确定性的奖励最容易让人上瘾。”所以,越是不确定,你越停不下来。那我们该怎么办?方法很简单,就是设定一个止损点。比如你可以说:“今天我只刷15分钟。”并用闹钟提醒自己。正如稻盛和夫在《活法》里说的:“约束自己,不是损失,而是获得自由。”

第四步是投入。产品最聪明的地方,不是一次次抓住你,而是让你投入越来越多,从而舍不得离开。比如QQ相册里存着你十年前的照片,支付宝里积累着你的信用分,《王者荣耀》里有你的等级和皮肤。这些“沉没成本”,让你难以割舍。行为经济学家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提出过“禀赋效应”:人一旦拥有,就会高估其价值。所以你会说:“我已经玩到60级了,不能放弃。”但你要学会止损。当一个东西只是在消耗你的时间,却没有带来成长,那它再有沉没成本,也值得放弃。正如查理·芒格说:“聪明人会尽早认错并止损,愚蠢的人才会在错误上不断追加。”

那么,问题的本质是什么?不是短视频害人,而是我们没有建立自己的价值锚点。当你空虚时,你自然会掉进别人的陷阱。可是如果你有自己的长期目标,比如学习一门新技能,锻炼身体,写作表达,你就会主动选择那些能给你正向回报的行为。社会学家齐美尔在《大都市与精神生活》中说过:“现代生活让人充满刺激,但唯有自我节奏,才能让人保持清醒。”这句话放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

所以,这件事真正的重点,不是你要不要卸载抖音,而是你要不要卸载焦虑和空虚。张一鸣自己就曾在字节跳动9周年时承认:“有时候被西瓜视频吸引,看了很久,事后又懊恼。”连创始人都会被困住,我们就更该清醒。正如卡耐基所说:“那些你所担忧的事情,99%都不会发生。”换句话说,我们要做的不是对抗整个互联网,而是守住自己的节奏。

愿你在面对手机屏幕时,不再被推送和算法牵着走,而是能安静地选择,什么该留,什么该舍。愿你不再被无休止的短视频拖垮,而是能把精力投入到真正让你成长的事。

合十。
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