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这个时代,不会宣传自己,太耽误赚钱了!
2025-08-28

请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
在公司里,你明明负责了一个重要项目,结果领导总结大会上压根没提你的名字。你心里是不是咯噔一下?付出了这么多,为什么没人看到?
或者你在朋友圈写了一篇干货,只有寥寥几个赞。你是不是觉得很受挫?是不是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曝光”?
这不是你不够优秀的表面问题,而是你不会宣传自己的本质问题。
那么,到底该怎么办?我们可以一步步聊。

很多人一提到“宣传”,就觉得那是自恋,是炫耀,是推销的尴尬。于是他们选择沉默,选择埋头干活,选择“酒香不怕巷子深”。可你想想,真的是这样吗?心理学家罗伯特·西奥迪尼在《影响力》中提出过一个实验:人们往往不是因为某个观点最正确而被说服,而是因为这个观点被不断重复、不断放大。换句话说,你以为不需要说,别人就会看见你,但现实是,你不说,就没人知道。酒香怕不怕巷子深?当然怕。因为现代社会的注意力太稀缺,信息太爆炸,如果你不主动宣传自己,你的价值就会被埋没。正所谓:“酒香也要勤吆喝。”

第一个方法,就是敢于深度讲故事。很多人说自己“完成了一百天直播”,然后就停了。可是,这么说谁会有印象?要让别人记住,你就要展开细节。比如你怎么在婚礼当天依然坚持开播,你怎么在没有白板擦的情况下,用毛巾代替解决问题,这些细节才是打动人的地方。心理学上有个效应叫“可得性启发”(Tversky & Kahneman, 1973),意思是人们更容易记住那些具体、生动的细节,而不是抽象的结论。所以你完全可以这样说:“哪怕我哥们婚礼那天,我也坚持开播20分钟,再去赶场。”这样的叙述,不仅让人感受到你的坚持,还能把你和“靠谱、执行力强”绑定在一起。这样既讲出了故事,又树立了标签。

第二个方法,是从不同维度去讲同一个经历。很多人觉得“一件事讲一次就够了”,其实这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因为任何一个经历,都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解读。比如你连续写作一年不间断。你可以用来讲坚持的力量,可以用来讲作品思维,可以用来讲复利效应,可以用来讲如何克服拖延。心理学家卡尼曼和特沃斯基提出的“框架效应”告诉我们:同一件事情,换个说法,带来的认知和感受完全不同。换句话说,你要学会切换不同的“框架”,让一个案例,发挥十倍价值。你完全可以对自己说:“这件事我讲十次也不嫌多,每次换个角度,别人就会收获新的认知。”这样既扩散了影响力,又让别人对你的人设更加立体。

第三个方法,是敢于重复。你是不是觉得“这话我都说过好多次了”?你是不是怕别人嫌烦?其实不会。传播学里有个著名的“三次定律”:人们要听到一个信息至少三次,才会真正记住。而广告学里的经典案例更直白,比如“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就是靠疯狂重复才让人记住。你以为自己说了很多次,实际上很多人根本没看到。就算看到的人,再听一次也无妨。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在遗忘曲线实验里也证明过:人会快速遗忘信息,如果不重复强化,记忆会呈指数下降。所以别怕重复,反而要有意识地、系统地重复,把标签牢牢印进别人心里。

第四个方法,是多渠道占位。不要只把自己埋在一个平台里,以为“只要写好文章就行”。时代变了,人们的注意力分散在不同地方。有人刷抖音,有人看B站,有人混小红书,有人习惯翻公众号。你不去,那些原本会喜欢你的人就永远错过你。经济学里有个“机会成本”概念(由弗里德曼普及),意思是你选择不去,就等于把市场白白送给了别人。你完全可以对自己说:“只要是能建立影响力的地方,我都要尽量出现。”当然,不是盲目铺摊,而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多触达几个圈层,让别人无论在哪个场景,都有机会遇见你。这种“无处不在”,才是个人IP的护城河。

第五个方法,是尝试多样的形式。只写文章还不够,你还要发照片、做视频、开直播、录音频,甚至出书。不同形式,带来的触达感完全不同。文字能让人安静地走进你的思想,视频能让人迅速感受你的气场,音频能制造陪伴感,书籍则能带来深度的系统影响。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说过:“媒介即信息。”意思是,不同的传播形式本身,就决定了人接收的深度和广度。所以不要只局限在一种形式,你要让自己立体起来,让别人感受到你是有血有肉、有温度的人。这样,他们才会真正信任你,认同你。

到这里你可能会问:那我宣传自己,会不会显得很功利?会不会被人觉得在“装”?其实,真正的宣传,不是虚假吹嘘,而是把你的真实价值讲出来,让更多人看见。社会学家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说过:我们每个人都在“舞台上表演”,只是有人表演得笨拙,有人表演得高级。你不表演,别人也在表演,你不宣传,别人也在宣传。差别只在于,你是被看见的那一个,还是被忽略的那一个。

所以,你看,这件事真正的重点,不是你会不会写、会不会做,而是你敢不敢宣传,会不会传播。表面上看,这是关于推销和曝光的选择,本质上,这是关于你能不能让自己的价值被更多人看见,从而放大影响力、放大机会、放大财富。正如史蒂夫·乔布斯在斯坦福演讲里说过的:“创新很重要,但被看见更重要。”愿你在这个时代,不再因为不好意思宣传,而让自己的价值白白流失。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明天你完成了一件值得骄傲的事,你会埋在心里,还是主动说出来?

合十。
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