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一位清华老教授大声疾呼:我们年轻人看的东西,真让人感到脊背发凉
2025-08-28

请想象这样一个场景。
深夜十点,你刷着短视频,本来只是想随便放松一下,可手指停不下来。宫斗剧情一段接一段,华丽的服饰、勾心斗角的台词,似乎让你忘记了疲惫。可当手机一黑,回到安静的房间,你突然有点空落落的。你会不会也有过这种感受:看似享受了无数的“美”和“设计”,但转头一想,自己到底收获了什么?
这不是娱乐选择的问题,而是价值观养成的问题。
当年轻一代的注意力,长期被短命的时尚、奢华的感官刺激、宫斗的权谋算计所吸走,我们的美学认知和社会想象力,就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塑造。

其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特别沉迷于所谓的“酷”和“潮”。比如双十一那天,电商平台的交易额轻轻松松冲破五千亿,但根据《人民日报》2021年的报道,中国每年被闲置和丢弃的衣物超过2600万吨,相当于每秒就有成百上千件衣服被抛弃。这背后是什么?是消费主义的操纵,是对“美”的误解。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写过,人类的直觉往往容易受到“即时满足偏差”的影响,总觉得“新的”“限量的”就是更好的,于是习惯了追逐,却忘了停下来反思。正所谓,柳冠中教授所说的:“奢华更多的是感官刺激,不要把感官刺激当成美。”

遇到这种情况,第一种方法就是把“短命鬼的时尚”看清楚。你完全可以说:“我不需要再追一季宫斗剧,也不必为了换logo的手机掏空积蓄。”这样既给自己省下了金钱和时间,又能让心灵恢复清明。社会学家齐美尔在《时尚的哲学》中提到过,时尚的逻辑本质是“差异与模仿的循环”,它靠不断制造短暂的新鲜来维持,但注定转瞬即逝。看透了这个循环,就不会再被它牵着走。

第二种方法,则是更智慧的处理——培养面向未来的审美。心理学里有个词叫“延迟满足”,它的意思是:为了更长远、更有价值的目标,愿意抵抗即时的诱惑。换句话说,年轻人需要学会欣赏那些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东西。比如去读《枪炮、病菌与钢铁》,去理解人类文明的演化逻辑;去看看《失控》,感受凯文·凯利对二十年后互联网世界的预测。这样的美学体验,能把我们从“浮华的感官刺激”带向“深层的理性思考”。你会发现,美不是宫廷里的灯红酒绿,而是青铜器上的质朴纹路,是一部科幻片里对未来的追问。

第三种方法,就是要学会止损。如果发现自己已经被“奢华等于美”的观念绑架,那最好的方式就是立即抽身。正如朱光潜在《谈美》里说的:“所谓美好,就是摆脱了功利之心。”当你发现购物、追剧、打卡时尚展览只是为了攀比或显摆,那就要果断停下,因为那不是美,而是欲望的套索。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在《区隔》中分析过,中产阶级和上层社会常常用消费来区隔身份,但这种区隔最终是空洞的,因为真正的品位不在价格,而在精神内涵。

所以,这件事真正的重点,不是年轻人爱看宫斗剧、追时尚,而是我们正在失去独立判断美的能力。正如柳冠中教授所说:“只有短命鬼才能叫时尚,越短命,越时尚。”愿你在面对奢华与喧嚣时,不再盲目追逐,而是能分辨什么是昙花一现的表象,什么是能滋养一生的美。愿你在未来的日子里,把目光放长远,把心安放在真善美里。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今晚再次刷到一部新的宫斗剧,你会继续沉浸,还是会转身打开一本真正能拓宽视野的书?

合十。
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