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毛选》:所有伟大都是熬出来的
2025-08-29

请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你在办公室加班到深夜,灯光刺眼,咖啡已经喝到没了味道。手里敲的方案,改了三遍,还是觉得哪里不对。突然有人跟你说:“算了吧,这么努力也没用,别人资源比你强,条件比你好。”你心里是不是瞬间一紧,觉得自己是不是在浪费时间?但冷静想想,这不是表面的问题。表面看是你能力不够、条件不够,实际上,这是一个更深层的矛盾——你是在用短期的眼光看待长期的事情。真正决定你走多远的,不是当下的劣势,而是你能不能熬,把趋势的优势一点点兑现出来。毛泽东在《论持久战》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毛泽东在1938年延安的窑洞里,写下长达八万字的《论持久战》。当时的中国,正是被日军打得节节败退的阶段。眼前的现实是敌强我弱,很多人要么幻想速胜,要么干脆认为必亡。但毛泽东看得更远,他分析了国力、社会动员、资源储备、国际援助四个维度,得出一个结论:中国会赢,但必须是持久战。为什么?因为现实维度我们处于劣势,但趋势维度我们占优势,只是需要时间来兑现。你看,这逻辑就像我们人生的很多处境:当下你比别人弱,但你有长期的优势,只要熬得住,未来就是你的。

其实,生活中总有人喜欢只看眼前。比如有位朋友创业,看到同行初期融资千万、铺天盖地的宣传,他心态瞬间崩了,觉得自己再努力也赶不上。可几年过去,那些靠资本烧起来的项目,很多早就死掉了。而他那家小而稳的公司,靠的是持续打磨产品和用户口碑,反而活得越来越好。这背后反映的,就是心理学里说的“延迟满足”。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在著名的“棉花糖实验”中就发现,能忍住不吃眼前棉花糖的孩子,长大后往往更成功(Mischel, 1972)。因为他们懂得放弃短期诱惑,换取长期利益。毛泽东的战略预见,本质上就是延迟满足的国家版:先熬住眼前的失败,才可能迎来未来的胜利。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第一种方法,其实就是接受短期的劣势,不要幻想一步登天。你完全可以说:“我现在不如别人没关系,但我会在长期里慢慢追上。”就像毛泽东说的:“现时敌我强弱的程度悬殊太大,所以平衡不能出现,而出现的是不平衡。”(《论持久战》,1938年5月)但他没因此绝望,而是选择熬下去,把时间变成朋友。这种心态,本身就能让你少掉很多内耗。因为你知道,当下的挫败不是终局,只是过程。

第二种方法,更智慧一些,就是利用趋势优势来反哺现实优势。什么意思?心理学上有个词叫“赋能效应”。当人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意义时,能爆发出远超平时的能量。毛泽东特别强调政治动员,他说:“要胜利,就要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然而一切这些,离不开动员老百姓。”(《论持久战》,1938年5月)他知道,士兵再强,没民众支持也打不下去。但只要把人民发动起来,就能源源不断补充力量。换句话说,就是把长期趋势优势(正义性、人口多、国际支持)提前激活,转化为眼前的现实优势。对我们个人也是一样。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努力背后有一个足够大的意义,就算暂时不见成效,你也能坚持下去。比如有人写公众号,一开始没人看,但他相信写作能带来长期的个人成长,于是咬牙写了三年,最终读者从零涨到百万。

第三种方法,就是敢于止损。不是所有战场都值得拼命。《论持久战》里有一段话特别有意思。有人问:“前面英勇战斗,后面又放弃土地,不是白流血了吗?”毛泽东回得很直白:“吃饭于前,又拉屎于后,不是白吃了吗?睡觉于前,又起床于后,不是白睡了吗?”(《论持久战》,1938年5月)他说,放弃部分土地,是为了保存军力,最终才能收复更多土地。这种止损的智慧,其实很多人缺乏。现实中有人一头扎进错误的关系或事业里,不肯回头,结果越陷越深。正如《黑天鹅》作者塔勒布说的:“避免毁灭比追求成功更重要。”(Taleb, 2007)如果一件事已经注定要耗光你的本钱,那最好的办法就是止损,把力量留到真正值得的地方。

你会发现,这三个思路——接受短期劣势、提前兑现趋势优势、学会止损——其实正是我们普通人在逆境里最该掌握的策略。它们不仅是打仗的逻辑,更是成长的逻辑。很多伟大,其实就是熬出来的。想想乔布斯在车库里坚持造电脑、想想马拉松选手在第30公里后靠意志力跑下去、想想一个学生在图书馆里默默备考的日日夜夜。没有人一开始就是强者,都是在弱势里熬,熬到优势显现,熬到趋势兑现。

所以,这件事真正的重点,不是你眼前输给了谁,而是你有没有熬的心态和熬的方法。正如《孙子兵法》里说的:“胜可为也,而可不胜。”意思是,胜利是可以创造出来的,而不是一时之功。愿你在生活和职场中,不再因为短期的失败而气馁,而是带着战略的耐心,把长期的优势一步步兑现出来。你会发现,那些伟大的人,其实和你一样,只是比别人多了一点耐心,多了一点熬的底气。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现在遇到一个看似无解的困境,你会怎么熬?

合十。
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