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35岁二胎妈妈给你提个醒:女性最好提前培养自己这项能力
2025-08-29

请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你刚生完孩子,身边的亲戚朋友都在说“好好休养”“带娃辛苦”,可手机响起,工作消息扑面而来,同事开口的第一句不是关心,而是直接问你:“那个方案你定了吗?”你心里是不是会突然一紧,甚至有点委屈?你才刚从手术刀口的疼痛里醒过来,怎么就要立刻恢复到职场的全力输出状态?这看似是同事不懂得体谅,其实不是。这不是表面上的冷漠问题,而是更深层的本质问题:当一个女性选择生育,她必须面对的不仅是身体和情感的代价,更是如何维持甚至提升自我价值的挑战。真正的难题不是“别人为什么不理解”,而是“我如何让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过时”。

很多人以为这是职场女性才需要思考的问题,其实不然。无论你是上班族,还是自由职业者,甚至全职妈妈,生育后你都绕不开一个困境:时间被切割、精力被消耗、机会被稀释。心理学上有个词叫“身份压力”(identity strain),意思是当一个人需要同时扮演多个重要角色时,比如母亲、妻子、职场人,就容易陷入拉扯和焦虑。正如美国心理学家雪莉·霍克(Shelley E. Taylor)在《健康心理学》里提到的:女性往往承担“额外的社会期待”,她们的角色负担更重。这种矛盾,一直都在那里。

我有一位朋友,产后一个月回到工作岗位,结果发现自己原本负责的项目被交给了别人,她心里极度失落。明明自己能力不差,却因为生育错过了机会。她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原来不努力会输,努力也会输。”其实,她输的不是能力,而是没有在生育的真空期里留下一项“能随时拿出来变现”的核心能力。这背后反映的是一种社会学现象——结构性不平等。正如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在《社会学》里所说:结构性约束并非个体的选择,而是制度、文化和观念共同作用的结果。女性在生育上承担的天然差异,让她们在职场上往往处于劣势。

那么问题来了,难道女性就只能接受这样的局面吗?当然不是。真正关键的,是找到一项既能嵌入生活,又能在职场独立成立的能力。很多人没想到,其实写作就是这样一项能力。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你做了大量工作,却在会议上别人轻描淡写一句话就把功劳拿走。你很郁闷,可偏偏不知道怎么澄清。这时候,如果你懂得用一句逻辑清晰的话回应,比如:“是的,感谢小李在数据整理环节的支持,这次项目能顺利推进确实离不开大家的配合”,你的价值立刻就被点亮了。你不是抢功劳,而是通过写作训练出来的表达能力,让别人清楚看到你在其中的作用。心理学上有个“首因效应”,就是人们往往更容易记住最先出现的信息。如果你能在汇报时有条理地说清楚,老板记住的就是你的贡献,而不是别人的“总结”。这就是写作在沟通中的力量。

再举个例子。我的一位学员,是二胎妈妈,原本在小城市做文员,月薪不到4000。后来她开始坚持写作,把自己的育儿经验写成文章投到《凯叔讲故事》和《樊登读书》。不到半年,她靠稿费就赚了1万多。这让我想起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约翰·克里斯多夫》里的话:“一个人真正的武器,是他能坚持的能力。”写作就是这样的武器,它不依赖外部环境,不依赖你是否在大城市,甚至不依赖你是否在职场。你只要有一支笔,就能随时开工。

更重要的是,写作不仅是软技能,还是硬技能。软在它能让你逻辑更清晰,沟通更顺畅,人际关系更和谐。硬在它能直接变现,成为你的经济支撑。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在《区隔》里提到过“文化资本”这个概念,说的是除了金钱之外,知识、语言、艺术修养也是一种资本,可以换取地位和机会。写作就是最典型的文化资本。它能让你在朋友圈获得认同,在职场获得晋升,在市场上获得收入。

可能有人会说,现在是短视频时代,写作还有价值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无论是视频脚本、广告文案,还是直播话术,背后都离不开写作。美国学者沃尔特·翁在《口语与书面语》里提出过一个观点:文字改变了人类思维的方式。换句话说,只要人类需要沟通和记录,写作就永远不会过时。

所以,第一步你要做的,是不要小看写作。它不是写作文那么简单,而是你思维方式的外化。你写得越多,表达越清晰,你就越能在混乱的局面里找到出口。

第二步,你可以通过建立学习和练习的环境来坚持。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里强调“观察与模仿”的重要性。如果你一个人学,很容易放弃。但如果你加入一个群体,比如写作训练营,你会被氛围推着走。别人打卡写了,你也不好意思偷懒。环境的力量,比意志力更靠谱。

第三步,你要明白写作的核心,不是“写给谁看”,而是“写清楚自己”。很多人一提写作就紧张,觉得要写出优美的文章。其实不用,你先从生活小事写起,比如今天孩子说的一句话、你在地铁上的一个观察。这些片段会慢慢积累成属于你自己的思想库。心理学上有个“自我叙事”的概念,就是我们通过讲述自己的经历来理解自我。写作的过程,就是不断建构和强化自我的过程。当你能清楚叙述自己的经历,你就能更坚定地面对生活的风浪。

当然,如果对方根本没打算给你机会,怎么办?这时候,就要学会止损。止损不意味着放弃,而是转移。正如查尔斯·汉迪在《第二曲线》里说的:“每个人都需要在第一条曲线看似成功的时候,寻找第二条曲线。”如果公司不给你机会,你完全可以用写作开辟第二曲线。它可能是副业,也可能是兴趣,但最终能让你在关键时刻拥有不被淘汰的底气。

所以,女性在生育后真正要解决的,不是如何取悦老板,不是如何让别人理解,而是如何让自己无论身处什么境地,都有一项能立得住的本事。写作,就是这样一项安身立命的本事。

德国哲学家尼采说过:“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当你知道写作不仅能帮你沟通表达,还能帮你赚钱养家,更能让你认清自己,那么所有因为生育带来的挑战,就不再是毁灭性的,而是转化为你成长的燃料。

所以,这件事真正的重点,不是“孩子让你失去了机会”,而是“你有没有能力抓住新的机会”。正如《存在主义心理学》里那句话:“我们不是被环境决定的,而是被我们对环境的回应决定的。”愿你在成为母亲的同时,也不要放弃成为自己。愿你在被家庭需要的同时,也被自己成全。

合十。
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