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对话冯唐:能成事的人,无非做到了这8个字
2025-08-29

请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夜深人静,你在办公室的灯下,刚结束一天疲惫的工作。桌子上散落着文件,手机不停震动,群里有人催进度,领导问结果,下属抱怨太累。你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是不是我真的不够聪明?是不是因为我没什么天赋,所以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

你心里是不是也会有过这种时刻?别人轻松拿结果,你却要拼尽全力。别人顺风顺水,你却觉得寸步难行。表面看,这是“天赋问题”。可本质上,这是对“成事”理解的误区。

冯唐说过一句话:“忘掉天赋,从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开始,你就比99%的人更能成事。”(冯唐《成事》)这句话,看似简单,却是一针见血。

很多人走不远,不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而是因为他们误解了“成事的底层逻辑”。这不是一个表面的问题,而是一个本质的问题。

那么,到底该怎么办?我们一步步聊。

其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特别容易被“天赋”两个字迷惑。好像身边某个人说话逻辑清晰,情商又高,做什么都能轻松拿下,就觉得他一定有过人的天赋。比如我们看过很多新闻报道,讲某个少年天才,几岁考上大学,二十出头就创业成功。

可你再深入看,就会发现,这些所谓的“天才”,真正走得远的,靠的并不是光环,而是持续的努力。心理学家安吉拉·达克沃斯在《坚毅》(Grit)一书中提到:“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不是天赋,而是激情与坚持。”她研究了从西点军校学员到拼字比赛选手,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天赋可能让你领先一时,但长期胜出的,是“坚毅”二字。

正所谓:“天才在于坚持,伟大出自平凡。”这是爱因斯坦的名言。他自己也承认,和别人相比,他的天赋并不突出,真正让他有突破的,是“我比别人更能长时间和问题待在一起”。

所以,当我们总盯着“我是不是有天赋”,其实就错过了“修炼尽责与尽力”这个真正的核心。

遇到这种困惑,第一个方法是很朴素的——先把自己的事做好。冯唐说,一个人如果能在岗位上做到“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已经比99%的人走得更远。

你完全可以从很小的事情开始。比如,别人布置一个任务,你不是敷衍了事,而是主动思考如何做到更好。你和老板说的每一句话,不是只汇报问题,而是带上解决方案。哪怕是最基础的工作,如果你能做到极致,就会不一样。

正如稻盛和夫在《干法》里说的:“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全力以赴。”这是他一生坚持的信条。从一家小工厂到世界500强企业京瓷,他靠的不是“天赋”,而是对待每一件小事的极致认真。

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别人会慢慢信任你。信任是你最大的职场资本。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若能在90天内展现出可靠度和一致性,他获得更多机会的概率比其他人高出2.5倍。(来源:《哈佛商业评论》2017年研究)

第二个方法,是学会升维思考。也就是说,不要只盯着眼前的“做事”,还要去思考“为什么做这件事”。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由Deci和Ryan提出。他们发现,当一个人理解自己行为背后的意义时,他会更持久、更有动力。换句话说,你不是机械地完成任务,而是能看清任务和大局的关系。

比如,你在做一个看似琐碎的Excel表。如果你只觉得“这就是枯燥的数据录入”,你会觉得很烦。但如果你知道,这份表格是为了帮助团队找到市场规律,帮助公司做出战略选择,你就会在细节中找到意义。

升维思考的力量,在历史上也有例子。曾国藩带兵打仗时,最常说的一句话是:“结硬寨,打呆仗。”表面看,这是笨办法,但本质上,他在升维思考。他明白,湘军的优势不是速战,而是持久战。他让士兵从最小的营垒修起,把优势放大,最终扭转战局。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当你能从眼前走到更高的视角,你就能比别人更从容。

第三个方法,是懂得止损。也就是说,当你发现一件事或一个人根本不值得再投入,就要有勇气抽身。

心理学上有个经典偏差,叫“沉没成本谬误”。人们总舍不得放弃已经投入的时间和金钱,结果反而陷得更深。比如,有人花了三年时间考证书,虽然发现自己完全不喜欢这个方向,但还是逼自己继续,最后痛苦收场。

其实,最智慧的选择,是在合适的时候止损。正如《老子》里说的:“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意思是,知道何时适可而止,反而能避免更大的损失。

在商业世界里,有个著名案例。柯达公司在胶片时代是绝对的霸主,但他们迟迟不肯止损,不愿放弃胶卷业务,结果在数码时代被淘汰。反观Netflix,早期做DVD租赁,但在2007年果断止损,转型做流媒体,才有了今天的巨头地位。

这说明,真正的高手,不是死扛到底,而是知道什么时候该放下。

所以,回到最开始的问题,成事的秘诀,真的不是天赋,而是责任、笃定和智慧。

这件事真正的重点,不是“我聪明不聪明”,而是“我能不能尽心尽力”。不是“我有没有天赋”,而是“我能不能在顺境不骄傲,在逆境不自弃”。

正如冯唐在《成事心法》里说的:“你想成事,首先要想清楚,你愿不愿意成事。如果你真愿意,那么你就会找到方法。”

愿你在工作和生活的起伏里,不再焦虑于“我是不是不够聪明”,而是更坚定地选择“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你已经比大多数人走得更远。

合十。
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