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别期待明年,明年一样烂!
2025-09-02

【主题】:成长死局与自我突围
【核心矛盾】:表面是时间在流逝、生活无变化,本质是缺乏能打破惯性循环的技能与心智升级


晚上十点,地铁最后一班车,车厢里大多数人都低着头刷手机。你会看到有的人眼神空洞,像是白天的疲惫还没散去,又要为明天同样的节奏做准备。有人在刷短视频,嘴角没什么表情;有人盯着聊天框,却迟迟没打出一句话。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无声的沉默。你能感觉到,那是一种叫做“死循环”的生活气味。

为什么同样的日子,一年、两年、三年,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变化?工资没涨多少,心态却越来越疲惫。表面看是时间问题,本质却是我们没有在时间里“生长”。

人为什么会掉进成长死局?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提出过“惯习”概念,说的是人们在社会结构和环境中,会形成一种自我循环的习惯性模式。这种模式让我们觉得自己是在生活,实际上只是被惯性牵着走。惯习的力量,像温水煮青蛙。你觉得日子在前进,但其实不过是原地打转。

就像身边那个朋友,毕业五年,一直在同一家小公司上班。每天抱怨,但从来不去学习新技能,也不敢跳槽。你问他为什么不动,他会说“等明年吧,等机会”。可机会不会主动来找你。年复一年,唯一变化的是年龄和身体指标。

这就像心理学家Seligman提出的“习得性无助”。当人长时间处在无力改变的环境里,他会逐渐相信自己无法改变,于是主动放弃尝试。这种心理,才是真正的成长死局。表面看是缺少机会,本质是内心早已放弃创造机会。

为什么我们会放弃?因为尝试意味着不确定,不确定意味着风险。人类天生害怕风险,这在行为经济学里叫“损失厌恶”。我们宁可选择稳定的烂,也不敢碰未知的好。于是,死局不是别人给的,是我们自己一步步建起来的牢笼。

那怎么打破?有人会说:换个环境啊。但真相是,如果你只是搬家、换公司,却没有新能力加持,你会在新的地方复制旧的人生。环境能推你一把,但不能替你走。根子还是在自己。

有个真实案例,知乎上一位答主分享过自己35岁转行的故事。他原本做的是外贸业务,行业下滑后濒临失业。那时候,他没有继续死撑,而是咬牙去学编程。从零到入行,花了一年时间。现在月薪是原来的两倍。他说:“我改变的不是行业,而是自己的底层能力。”这句话很扎心,因为很多人连迈出学习的第一步都不敢。

我们总说自己没时间。可问题是,时间从来不会主动给你。心理学家Roy Baumeister在研究中发现,自制力就像肌肉,越用越强。你不逼自己,就会被习惯绑架。哪怕每天抽出半小时,也能慢慢积累起质变。真正的敌人不是时间,而是我们把时间塞满了无意义的事。

再回到死局这个词。局意味着边界,意味着被框住。要想走出死局,不是去幻想天降机会,而是要在边界里找到杠杆。这个杠杆,就是一门能赚钱的技能。技能不是万能的,但技能能让你多一条路径,让你在困境时有别的选择。

比如写作。很多人觉得写作是文艺青年的事,和赚钱无关。但事实并非如此。福布斯杂志在2021年的一份调查中指出,自由职业市场中,内容创作和写作类技能的需求年增长率超过20%。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写作已经从个人表达,变成一种可以变现的能力。

当你会写作,你能做的事情突然多了起来。你可以写公众号,可以做文案,可以接自由职业的单子,甚至可以通过长期写作积累影响力,转化为讲课、出版。写作不是唯一的答案,但它是一条实用的出路。

但问题来了,为什么很多人想写作,却坚持不下去?因为他们只停留在“兴趣”,而没有进入“训练”。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刻意练习”,由安德斯·艾利克森提出。他强调,高水平的能力,不是来自重复,而是来自在反馈中不断修正。写作也一样,光写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人指出问题,需要有系统的训练。

想想看,如果你每天写一点,没人告诉你错在哪里,你可能写了一年,依然在原地踏步。这就是为什么写作要有结构化的学习,要有反馈,要有社群。这些外部条件能帮我们抵抗惯性,把死局撕开一个口子。

再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人是群居动物。一个人单打独斗,很容易在疲惫时放弃。但当你身边有一群人,他们也在努力,他们也在写作,他们的坚持会成为你的镜子。社群不是虚的,它能给人实实在在的动力。这就是“社会比较理论”所解释的现象:人总会拿自己和别人比。当你发现别人比你还努力时,你就没那么容易躺平。

所以,走出死局的路径,其实很清晰。第一步,承认死局存在,不要自欺欺人。第二步,选择一门能变现的技能,作为杠杆。第三步,进入刻意练习,并把自己放在社群里接受反馈。听起来很简单,但真正做到的人极少。

因为大多数人宁可花几个小时刷剧、刷视频,也不愿意花半小时练习。看似轻松,实则更沉重。因为刷掉的不是时间,是未来的可能性。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里提醒我们,人类有两种思维方式:快速的直觉和慢速的理性。直觉让你选择眼前的快乐,理性才能让你看到长远的价值。多数人被直觉绑架,所以才会年复一年一成不变。

如果你愿意停下来半小时,去写一篇文章,去学一个新技能,你就已经和大多数人拉开差距。成长的本质,从来不是比别人快,而是比昨天的自己多走一步。

所以,不要再期待明年。因为明年不会自动变好,明年只会复制今年,甚至更烂。只有你变了,明年才会不同。只有你学会了新技能,明年才会多一条路。

当你真正开始的时候,你会发现,死局不过是纸老虎。真正的牢笼,是我们自己给自己设的心理边界。一旦你迈出一步,边界就会被打破。

成长,从不是一蹴而就的飞跃,而是一点一滴的累积。别小看那30分钟的练习,它可能是你走出死局的第一块基石。

合十。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