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达利欧:通过这个5步流程,我能获得任何想要的东西
2025-09-02
【主题】:如何通过瑞·达利欧的“五步流程”真正获得自己想要的人生
【核心矛盾】:为什么大多数人明知道要设定目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却依然无法持续执行,最终被困在欲望与行动之间的拉扯里
凌晨两点,你还盯着手机屏幕刷短视频。明知道明天要早起开会,但就是停不下来。表面上,你的问题是“睡得太晚”,可本质问题却是“你无法抵抗即时满足的诱惑”。
有人说,这只是自律的问题。可真相是,就算你立下无数Flag,买过几十本时间管理的书,依旧改不掉。你以为自己缺少的是自控力,其实缺少的是一个完整的机制。
瑞·达利欧在《原则》里说过:“痛苦加上反思等于进步。”如果没有体系,你的愿望永远停留在愿望阶段;但如果你按照“五步流程”去做,几乎所有目标都能逐渐清晰并实现。这听起来像鸡汤,但达利欧把它活生生验证了几十年,他从破产的穷小子到世界最大对冲基金桥水的创始人,这本身就是最好的证据。
问题是,为什么绝大多数人学到这些道理,依旧没什么改变?
我们先从第一个层面说起。
很多人一生忙碌,却始终说不清自己真正的目标是什么。他们每天被琐碎事务推着走,好像很充实,其实是在逃避一个更大的空洞。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里写过:“人类的主要动机不是追求快乐,而是追求意义。”当你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就会不断被欲望牵着鼻子走,看似做了很多事,其实什么也没真正完成。
那么,为什么明明知道“目标比欲望重要”,还是分不清呢?
因为欲望来得快,目标生得慢。你想买一双鞋的冲动,比写完一本书的耐心来得猛烈得多。达利欧提醒我们,要把“表象的成功”与“真正的成功”分开。朋友圈里的光鲜照片,短暂的点赞和掌声,它们很像成功,却常常让人偏离真正的路。
再推进一层,即便有人立下了明确目标,也总是被问题绊倒。比如你决定减肥,可两周之后体重纹丝不动。你觉得自己缺少毅力,甚至怀疑是不是基因不好。可如果你把“减不下去”看作问题,再进一步诊断,就会发现问题的根源可能是——饮食结构没调整,运动方式不适合。
这就是达利欧的第二步:发现问题,并且不容忍它。问题的可怕,不是它存在,而是你假装看不见。很多人就是这样:明知道公司流程低效,却一直忍着;明知道伴侣沟通不畅,却假装没事。长期容忍问题,其实等于主动选择失败。
但就算有人承认问题,也常常卡在第三步:诊断。为什么?因为我们太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你以为“经常迟到”是问题,其实那只是症状。真正的根源,可能是“对这份工作缺乏热情”,或者“通勤成本过高”。
心理学上有个“基本归因错误”现象,说的是人们总是把问题归咎于个人品质,而忽略了环境因素。你说“我不行”,但其实是方法不对。只有找到根因,才谈得上解决。
那么,当我们找到了根源,为什么还是改不掉呢?
因为第四步“设计方案”需要极强的想象力和规划力。达利欧说,要像写电影剧本一样设计你的方案,设定好每个环节、每个人物、每个转折点。但现实中,大多数人要么从一开始就没写过方案,要么写完就丢抽屉里。原因很简单:执行太难。
这就到了第五步:做一切必要的事情来践行。很多人觉得计划无用,是因为他们从未真正贯彻过计划。行为经济学研究表明,人类更偏好短期回报而非长期收益(Kahneman & Tversky, 1979)。这意味着哪怕你知道早睡早起对健康有益,也会被眼前的手机视频吸走注意力。解决办法不是“多一点自律”,而是建立一个能自动推动你前进的环境,比如固定锻炼时间、找到监督伙伴、用公开承诺制造压力。
到这里,又会出现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即使有人设计方案并且执行,也仍然可能失败。为什么?因为个人的弱点。有人擅长分析,却不擅长沟通;有人能制定计划,却没有执行力。达利欧强调,要保持谦逊,在必要的时候寻求别人的帮助。这与中国古话“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暗合:真正的高手从不孤军奋战。
如果你能找到解决方案,弱点就不重要了。因为弱点要么可以通过学习弥补,要么可以通过合作解决。问题是,大多数人宁愿熬夜死磕,也不愿意开口求助。为什么?因为骄傲,因为害怕承认自己不够好。可这恰恰是阻碍成长的最大陷阱。
于是,核心矛盾就显现出来了:人们不是不知道“五步流程”,而是卡在了“想要”与“做到”的断层里。前者轻而快,后者重而慢。没有一个机制去逼迫自己不断循环,就会被欲望牵着走,越忙越空,越努力越焦虑。
达利欧说过:“你几乎可以拥有任何东西,但不可能拥有所有东西。”这句话刺痛了很多人。因为我们总想两头都要,却不愿意承认取舍。可真正的成长,就是在一次次取舍里,把能量集中在少数最重要的事上,然后通过发现问题、诊断、设计、执行,一点点逼近目标。
写到这里,我想起一句老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达利欧的“五步流程”,看似宏大,其实就是帮助你把“千里”拆成“跬步”,把“江海”拆成“小流”。只要你肯面对问题,不断循环,你就会慢慢发现,人生的路比你想象的更宽。
所以,当你下次又想刷手机到深夜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这是我真正的目标,还是一时的欲望?如果不是目标,那就关掉屏幕,把精力留给明天真正值得的事。
合十。如夜话,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