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没钱的年轻人:请你心无旁骛,一心搞钱!别整天想三想四的!
2025-09-02
凌晨一点,出租屋外的楼道灯忽明忽暗,你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手里攥着手机,打开淘宝,点进收藏夹,盯着那双两百多块的运动鞋。你已经在页面停留了半个月,购物车里塞着二十多件东西,可手指就是不敢点下“结算”。
表面问题看似是:钱不够花。
本质问题却是:没钱让你活得太没安全感。
你以为你只是缺一双鞋,但其实你缺的是选择的底气。你不是买不起鞋,而是买不起安心。
你知道吗,哈佛大学有一个心理学研究,发现金钱确实能买来“心理自由”。当你不必为每一顿饭、每一个小支出担忧时,整个世界都显得宽敞许多(Kahneman & Deaton, 2010,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所以,问题不是鞋,而是穷。
我特别理解这种感觉,因为我也经历过。
大学的时候,我有次和同学一起出去吃饭,大家说AA制。我掏钱时发现钱包里只有两张十块,剩下全是硬币,数到手心都冒汗,最后凑得叮当作响。旁边的人笑着说“你这带的是砖头吧”,我只能陪笑。可回宿舍的那一刻,我忽然发现,笑容之外,心里其实是一块石头。
你以为没钱只是“买不了东西”,但没钱真正摧毁的,是你在别人面前的体面。
有人说,二十岁没钱是资本,三十岁没钱是笑话。可为什么二十岁就不能想着钱?为什么一定要等到尴尬、焦虑、无力的时候,才被迫承认赚钱的重要?
因为很多人都陷在一个幻觉里:我现在虽然穷,但我以后会好。可是“以后”从来不会自动变好。心理学里有个词叫“延迟满足偏差”,人总是高估未来的自律和好运,低估眼前的困境和成本(Mischel, 2014,《棉花糖实验》)。
换句话说,你以为未来的自己会比现在更努力、更聪明、更富有。但如果今天不行动,明天还是这个你。
我认识一个朋友,大学就想着“工作几年再去创业”,结果一晃七八年,他还在办公室里熬夜改PPT,存款不到五万。每次和我聊,都说“我以后一定要做点自己的事”,可每年都在重复。
现象是拖延,原因是害怕。害怕试了也失败,害怕努力也没用,所以干脆让自己陷在“以后一定会更好”的幻觉里。
可残酷的是,社会不会等你。
有个数据,美国劳工统计局发现,25岁之后人的收入增长曲线明显趋缓,也就是说,你真正的大幅度提升往往发生在20到30岁之间,错过了,后面想翻盘更难(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2019)。
所以年轻时不搞钱,等到年纪大了,想搞钱的勇气都没有。
你以为旅行、自由才是浪漫,但没钱的浪漫,只是自我欺骗。二十岁时的穷游,也许能换来几张照片和故事,可三十岁还在“穷浪”,那不是浪漫,是尴尬。你笑着对别人说“世界那么大我去看看”,可别人心里想的却是“你这人混不下去”。
别误会,我不是反对理想。我喜欢旅行,也喜欢自由,可我更清楚一个道理:先有钱,再有远方。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钱,能让你有选择的自由。
你看,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提出过“资本论”框架: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是人安身立命的三大支柱(Bourdieu, 1986)。钱不是全部,但没钱,其他资本都很难积累。你没有经济资本,怎么去扩大社交?怎么去学习?怎么去积累资源?
我曾经看过一个故事。三个年轻人搞了个公众号,写得很有理想,很有逼格,每篇文章都有五万阅读。但他们不接广告,不做变现,最后房租交不起,团队解散。你看,这就是现实,没钱,理想撑不住。
很多人说,赚钱俗。可“俗”能让你挺直腰板。想要体面,先别嫌钱俗。
再说,赚钱不是不要脸,赚钱是放下面子。你不必端着,也不必装清高。你看过《瓦尔登湖》吗?梭罗说“简朴是人生的财富”,很多人把这句话奉为圭臬。但你知道吗?梭罗写作的同时,背后是他富裕家庭的支持。他的“简朴”,建立在有退路的安全之上。而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没退路,没底气。
所以,别再被那些诗意的幻象麻醉自己。
真正该做的,是先搞钱。心无旁骛,一心搞钱。
可很多人会问,那是不是意味着要牺牲生活,牺牲理想?是不是意味着只剩下赚钱?
其实不是。赚钱不是终点,而是底座。你要盖一栋楼,先得有地基。钱就是那个地基。没有钱,所有的梦想都悬空。
心理学家阿伯拉罕·马斯洛说过,人类需求分为五层,最底层是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只有这部分满足了,才可能追求更高层次的尊重和自我实现(Maslow, 1943, Psychological Review)。
没钱,最底层都不稳,还谈什么远方?
我想起一个细节。前年春节,我给父母包红包,父亲收下后沉默了几秒,说“今年不用出去打工了”。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赚钱的意义,不是我能买什么,而是能替家人挡住什么。
有人说,钱买不来幸福。没错。可没钱,一定很不幸。
因为没钱,你会被迫低头,被迫妥协,被迫错过机会。你会想追求爱,却因为贫穷被拒绝;你会想孝顺父母,却因为口袋空空而愧疚。你会想给孩子一个未来,却发现自己连现在都守不住。
所以啊,别被那些“钱不是最重要的”骗了。说这话的人,要么已经有钱,要么根本不懂穷的滋味。
年轻人,别怕俗,别怕累,别怕别人笑话。所有的自尊、浪漫、自由,都是钱给的底气。
你要做的,就是心无旁骛,一心搞钱。
等你有了钱,再去旅行,再去浪漫,再去追诗和远方,那才是真的属于你的,而不是刷抖音时羡慕别人的。
加油吧。别走神。别自我感动。别让穷,成为你一辈子的原罪。
合十。如夜话,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