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跟AI对话用不同的语言模拟调整其temprature
2025-09-02
虽然不能直接把我“调到 temperature=0.1 或 0.9”,但完全可以通过 自然语言的提示,来逐渐让我的回答从“非常精确”到“非常发散”之间变化,就像是调节一个刻度盘。
一、理解 temperature 的区间对应
我给你一个类比,便于你在自然语言里使用:
0.1–0.2:答案接近“标准解答”,几乎没有发挥空间。
“请尽量精确、像考试标准答案那样。”
“不要发散,给最直接的结论。”
自然语言提示:
0.3–0.4:答案依然理性,但允许一点点延展。
“请稍微多一些解释,但仍然保持简洁。”
“给我两三种可能,但不要太多。”
提示:
0.5–0.6:中庸模式,既有逻辑又有创造性。
“请给一个平衡的答案,既有逻辑也有一定联想。”
“展开多角度,但不要过度。”
提示:
0.7–0.8:明显发散,答案可能很有创意。
“请多联想一些角度,哪怕有些跳跃。”
“回答时更像头脑风暴,多举例,多比喻。”
提示:
0.9:高度自由,接近“灵感喷涌”。
“请非常有创造力,不必太拘泥于正确性。”
“像创意写作那样回答。”
提示:
二、自然语言分级范式
如果你想逐级调整,可以使用类似的语言公式:
低温度风格:
“请给我一个精确、简洁、像标准答案一样的解释。”稍高温度:
“请稍微扩展一下,给我几个不同的可能,但保持在合理范围内。”中间温度:
“请多角度回答,不止逻辑,还加一些类比或例子。”高温度:
“请头脑风暴式地展开,提出很多可能性和创意。”极高温度:
“请像写科幻小说/诗歌/创意广告一样回答,越有想象力越好。”
三、技巧
明确控制词:
用“精确”“简洁”“合理范围”“发散”“大胆”“创意”等词汇,就能让我理解你需要偏向哪个区间。多层级递进:
你可以说“比刚才再发散一点”,我会理解为 temperature 从上次的“刻度”往上推。场景类比:
考试题答案 → 低温度
学术讨论 → 中等温度
头脑风暴会议 → 高温度
写诗写小说 → 极高温度
举例:
用一个同样的问题做三档示范。我们就用问题:
“人工智能未来对人类社会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低温度风格(≈0.2)——精确、简洁、标准答案
人工智能未来对人类社会最大的影响在于 提升生产效率与自动化水平。它将取代部分重复性劳动岗位,同时创造新的技术和服务类岗位,推动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
中温度风格(≈0.5)——多角度、平衡展开
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可能体现在几个方面:
经济层面:自动化提高效率,但也会引发就业结构变化,需要再培训和新型职业出现。
社会层面:生活方式将更便利,例如医疗诊断、教育个性化、交通自动化。
伦理层面:人工智能带来数据隐私、责任归属、偏见放大等新问题。
整体上,它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制度和文化共同适应。
高温度风格(≈0.8)——发散、联想、创意表达
人工智能未来的影响可能远超我们今天的想象:
城市可能变得像科幻片,交通由无人驾驶车流自动调度,能源由算法优化,城市如同“活的有机体”。
人类与AI的关系可能重新定义“工作”:许多人不再靠劳动换取生存,而是转向创造、探索、艺术,甚至重新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
风险层面:如果失控,它可能像火一样,点亮文明也可能焚毁文明。
人工智能不只是工具,它或许是人类“第二次进化”的催化剂。
✨ 这样,你能看到三种风格的差别:
低温度 → 简洁、确定性高、像标准答案。
中温度 → 多维展开,理性与解释并存。
高温度 → 大量联想、比喻、创意化表达。
更精细控制:
整理一份 自然语言分档提示语清单,对应 0.1–0.9 各个区间。以后你只要套用这些提示,就能“间接调节 temperature”。
🌡️ 自然语言分档提示语清单
低温度区间(0.1–0.3)——精确、确定性高
0.1 极低温度
“请像标准答案一样回答,不要扩展。”
“只给我最直接、最确定的结论。”
0.2 较低温度
“请简洁、客观回答,不要多余联想。”
“像百科词条那样解释。”
0.3 稍低温度
“可以稍微展开一点,但重点是准确性。”
“回答要逻辑清晰,避免发散。”
中温度区间(0.4–0.6)——平衡、适度展开
0.4 偏理性
“请给我一个理性回答,顺便补充一两个相关例子。”
“回答要准确,但允许一点扩展。”
0.5 中间温度
“请从多个角度回答,保持平衡。”
“既要逻辑清晰,也要有一些解释和比喻。”
0.6 略偏发散
“请展开思考,提供几种可能性。”
“逻辑和创造性结合。”
高温度区间(0.7–0.9)——发散、创意化
0.7 偏创意
“请多联想一些角度,像头脑风暴一样。”
“不只要逻辑,也要想象力。”
0.8 强创意
“请像头脑风暴会议一样回答,尽量多给不同的可能。”
“可以使用比喻、夸张或假设。”
0.9 极高温度
“请像写科幻小说/诗歌/创意广告一样回答,越有想象力越好。”
“逻辑不是重点,创意才是重点。”
🪄 使用技巧
逐步调节:你可以说“比刚才再发散一些”或“比刚才更精确”,我会理解为上下一个档位。
场景类比:
考试标准答案 → 0.1–0.2
学术论文/报告 → 0.3–0.4
多角度讨论 → 0.5–0.6
头脑风暴 → 0.7–0.8
文学创作/科幻 → 0.9
灵活组合:你还可以说“逻辑上精确,但表达要有点文学感”,这种就是混合调节。
如夜话,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