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前员工回到现实世界的困境与转型
2025-09-02
【主题】:互联网前员工回到现实世界的困境与转型
【核心矛盾】:互联网大厂里的“高光经验”在现实世界中的失效与重构
深夜的地铁里,屏幕上的广告还在闪烁,推送着某个互联网公司的新应用,口号响亮到刺耳。可身边挤在一起的人,大多数都低着头,刷着短视频,脸上的表情没有波澜。那一刻,你可能会想:为什么在互联网公司里学到的“万能经验”,一旦放到现实世界里,好像全都失灵了?
表面的问题是职业转型的不适应,本质的问题却是逻辑世界与现实世界的错位。
在大厂里,很多人习惯了体系化的工作方式。比如陈熙,他曾在蚂蚁、字节待过,拉过团队、打过项目,觉得自己做过“从零到一”。但当他真正离开大厂创业,才发现那个“零”是彻底的空白。互联网公司内部的“0到1”,其实是集团资源铺陈下的“0.5到1”,背后有资金、流量、品牌背书。而到了真实世界,他发现招一个厨师都要跑遍潮汕的小镇,靠的是人才介绍所,而不是Boss直聘。
现象的背后有心理学的解释。人在熟悉的环境中,会产生一种“过度自信偏差”,觉得在一个场景中掌握的方法能迁移到所有场景。但社会学告诉我们,不同行业的运行逻辑并不是平移关系,而是断裂。就像陈熙以为食物的标准化能像功能迭代一样快,结果却被现实狠狠修正:牛肉丸在高温灭菌时直接爆裂,产品从源头就崩盘。
于是我们要问:为什么这些在互联网里能轻易成功的人,一旦离开,就会在现实的土地上摔得那么重?
答案藏在时间感上。互联网追求的是快,功能一两周上线,数据立刻反馈。但传统行业是慢的,工厂要排产,物流要走流程,工人有作息,周期翻上十倍百倍。快和慢的错位,让很多人误以为自己“没效率”,其实只是跑道变了。
再看王可乐。他在快手做到高层,参与过爆款营销,认识无数网红,以为出来做精酿啤酒可以轻松打穿渠道。但他没想到,现实世界的门槛不是关系,而是硬性的规则。酒水行业的抖音资质,要求你先在淘宝京东有销量,否则连小店都开不了。他手握资源,最终只能看着小黄车挂不上。互联网的逻辑在这里失灵了。
这里的社会学意义很清楚:体系给予的优势,一旦脱离体系,就变成了幻觉。正如布迪厄所说,资本有多种形态: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在大厂时,他们掌握的是社会资本和符号资本,一旦离开,能否转化为经济资本,就成了巨大的问号。
但问题又来了,为什么这些人不选择回去,而是咬牙坚持?
因为独立的代价本身就是意义。陈熙愿意住几十块钱的旅馆,王可乐愿意抠到一单多花16元都心疼,因为他们终于拥有了选择权。心理学的自我决定理论指出,人类的深层动机来自自主、胜任和关系三个维度。在大厂里,他们或许拿着高薪,却缺少自主;离开大厂后,他们重获自主,即便失去了稳定感。
然而,不能忽略的是,更多人没有这种资本。峰喵、戴晶,他们的故事更贴近普通人。峰喵在拼多多做HR,被迫劝留同事,被迫执行“打电话加微信”的冷冰冰任务。他的迷茫来自失去确定性。后来他选择五六千块的工作,只因为那是现实能给的托底。戴晶在字节教育,带过十几个下属,充满热情,却因为政策与年龄,直接被现实关上门。她摆摊卖花,被城管罚款一百元,那是最赤裸的生活重量。
于是我们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大厂的经验一旦抽离,就会显得如此“脆弱”?
因为互联网行业构建的是一个“加速的幻象”。人们以为只要足够拼命,就能快速实现财富自由,快速完成阶层跃迁。但历史学提醒我们,财富积累和职业发展,本质上从来都是长期的复利过程。医生需要十年磨炼才能年薪百万,投资人要在一个赛道里坚持七年才敢说看清逻辑。互联网的二十年高光只是历史的例外,不是常态。
再想一层,这也是认知边界的问题。互联网人以为自己在做“最前沿、最高新”的东西,但当他们走出来,发现外面的世界有更稳定的节奏、更复杂的逻辑。任心仪离开小米,转身做保险经纪人。她惊讶地发现,医生、投资人、传统行业的朋友,都有自己稳固的生存之道。他们不追求“快”,也不自嘲“社畜”,他们的认知坐标系完全不同。
这时候我们才看清:表面的问题是转型难,本质的问题是认知的局限。
当互联网前员工回到现实世界,他们其实面对的是三重落差:节奏的落差、规则的落差、认知的落差。节奏让他们不耐烦,规则让他们撞墙,认知让他们怀疑自己。有人靠资本顶住,有人靠情怀支撑,有人只能认输。最后留下来的问题不是“还能不能像以前一样辉煌”,而是“我能不能找到一个与世界和解的方式”。
从心理学的角度,这是止损的过程。每个人都要学会在幻象破灭后找到新的价值锚点。或许是一个小生意,或许是一份五六千的工作,或许是重新定义意义感。关键不是继续复制互联网的辉煌,而是找到新的生存逻辑。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开始接受小而稳的生活方式。不是不追求,而是意识到并非所有行业都需要急速奔跑。互联网不是一切,世界更广阔。
当一个人能从失落走向平静,从“为什么我不行”转向“我想要什么”,才是真正的成长。
合十。如夜话,至此。
参考阅读:
《区隔:社会判断的逻辑》布迪厄
《自我决定理论》德西与瑞安
《加速社会》哈特穆特·罗萨
《晚点LatePost》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