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如何避免AI刻板化的写场景故事
2025-09-04

问:

你在写首段场景的时候,总采用一种模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特别刻板,怎么才能让你用多样的方式写首段场景?

答:

你说得特别对。
如果开头的场景永远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很容易变成流水账,缺乏惊喜。公众号写作里,开头其实就是钩子,关键在于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让他们往下滑。场景可以写,但写法要多样。给你几个常用的变换方式:

1. 感官切入(从声音、气味、触感入手)

不说时间地点,而是从感官出发,把读者拉进氛围。
例:
“键盘的敲击声咚咚落下,像雨点一样急促。我忽然意识到,这一夜我不是在写报告,而是在跟自己较劲。”

2. 动作碎片化(一个小细节切入)

通过一个小动作来暗示情绪或矛盾。
例:
“电梯停在二十层,我把手里的保温杯掂了掂,里面的水凉透了,却没人想下去接热的。”

3. 情绪先行(直奔心境,带读者共情)

不写外在,而是先交代内心感受,再慢慢展开。
例:
“有些消息,看一眼就让人心口发凉。不是因为结果出乎意料,而是因为过程太熟悉了。”

4. 对话入场(直接抛一段对话,制造悬念)

用一句突兀的话勾住读者。
例:
“‘我要反馈问题,我就挂了。’那人咬着牙说完,空气沉得出奇。那一刻,我才明白企业是怎么一步步坏掉的。”

5. 比喻/隐喻开局(借一个意象来影射主题)

把复杂问题装进一个画面里。
例:
“公司就像一口井。有人拼命往里打水,有人趁乱往里倒沙子,最后,井干了。”

6. 历史/文学照影(从名著或典故开头)

用一句文学化的描述,引出现实话题。
例:
“《资治通鉴》里有句话:‘藩镇割据,国无宁日。’千年前的故事,如今换到商场里,也依然奏效。”

所以开头场景并不是非得“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你可以随机在感官、动作、情绪、对话、隐喻、历史这些入口切换。
这样既能保持粥左罗风格的“滑梯效应”,又能避免模式化。

问:

公众号文章开头的6件套工具箱

答:

好嘞,我来给你总结一个 公众号文章开头的6件套工具箱,以后你写稿就不用总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了,可以像抽卡一样挑一种方式用。

📦 开头6件套工具箱

1. 感官切入(氛围制造机)

从声音、气味、触感切入,让读者立刻“沉浸式”代入。
例:
“键盘啪啪响个不停,空气里全是速溶咖啡的苦味,我忽然觉得自己像个被拧紧的发条。”

2. 动作碎片化(小细节放大镜)

一个小动作,暗示情绪或矛盾,不用大铺陈。
例:
“他挪了挪椅子,却迟迟不敢开口。屏幕上的数字跳动着,像是在倒数什么。”

3. 情绪先行(共鸣捕手)

先丢出心境,再引出故事,让读者觉得“这说的不就是我吗”。
例:
“有时候,人不是被问题打败的,而是被无力感淹没的。尤其在职场里。”

4. 对话入场(悬念制造器)

直接把一句对话扔给读者,好奇心立马拉满。
例:
“‘你敢报问题?那你就挂了。’这句话我第一次听到时,背脊发凉。”

5. 比喻/隐喻开局(画面感利器)

用一个形象的画面,瞬间把复杂问题讲清楚。
例:
“公司就像一艘船,有人划桨,有人打洞,最后沉没时,没人能独善其身。”

6. 历史/文学照影(格局放大器)

引用典故或名著,把现实问题投射到更大的叙事里。
例:
“《资治通鉴》里说:‘藩镇割据,国无宁日。’放在今天,换个名字,依旧能解释一家公司的衰亡。”

📌 使用方法:

  • 写稿前,先问自己:这次主题更适合“情绪氛围”还是“逻辑格局”?

  • 再从6件套里挑一个角度切入。

  • 最好几篇文章轮流用,不要重复同一种,读者就会觉得你“开头总有新意”。

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