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左罗:为什么我可以连续逆袭16年?是运气么?
2025-09-06
主题
为什么有人能连续逆袭十六年?
核心矛盾
很多人总以为,成功靠的是运气,逆袭靠的是一夜翻盘。可现实残酷啊,短暂的运气可能让你赢一局,却无法让你赢一生。真正的矛盾点在于:是依赖运气,还是靠一套可持续的内在逻辑。十六年连着逆袭,靠的绝不是天上掉下的好运,而是可复制、可坚持的规律。
正文
一、运气的幻觉
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有人在饭桌上感叹:“他就是运气好啊,刚好遇上了风口。”话音一落,大家纷纷点头,好像一切解释都找到了出口。可真的是这样吗?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说过,社会的变革来自长期积累,而不是偶然一击。运气或许能推你一把,可偏偏,如果你没准备好,那股风只会吹过。很多人把运气当成全部,却忽视了背后那些长年累月的积淀。说白了,靠运气活的人,赢得了一时,输掉了一世。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别急着羡慕别人的“好运”,先问问自己,如果风口来临,我有没有基本功去接住?
二、逆袭的底层逻辑
罗翔说过,人最大的痛苦,是无法跨越知道和做到的鸿沟。逆袭就是填平这道鸿沟。你看丁磊就很典型,早年创办网易时,他既不是资本背景深厚的人,也没有显赫的人脉。可他做到了什么?就是每天沉下心,把技术、产品一步步打磨出来。经济学里有个词叫“复利效应”,每天1%的提升,一年就是三十七倍。逆袭的秘密就在这里。很多人一时爆发,却无法持续;而真正能连赢十六年的人,是懂得让自己处在复利轨道上。说白了,逆袭不是一次性的逆风翻盘,而是每天积累的小胜。你完全可以从一个小习惯开始,比如每天读半小时书,十年后就是巨大的认知差距。
三、心理上的自我博弈
弗洛伊德提醒我们,内心冲突决定外在选择。为什么很多人刚有机会就放弃?不是条件不够,而是心理没撑住。逆袭最怕的不是对手,而是自己心里的声音:“算了吧,太累了。”眼前浮现出这样一幕:凌晨一点,桌上摊着厚厚的资料,你困得眼睛发酸,可你还在逼自己再多看一页。正是这时候,决定了你和别人的差距。荣格说过,人必须直面内心的阴影。逆袭的十六年,其实就是十六年和“想躺平”的自己拉扯。那怎么办呢?别指望一口气解决懒惰,而是给自己设定最小行动,比如今天哪怕写两百字,也算赢了。久而久之,这些小赢会叠加成大胜。
四、社会环境的作用
布迪厄提出过,圈层比个体意志更能决定上限。逆袭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在社会网络中不断借力。你看马云的例子,他的演讲才能、远见卓识都重要,但更关键的是,他敢于不断和优秀的人同行,把自己放在高密度的资源场里。传播学研究表明,信息扩散往往遵循“六度分隔”规律。你的机会,常常来自身边朋友的朋友。所以说,能连续逆袭的人,不是单打独斗,而是深谙“借力”之道。那我们要怎么做呢?别总想着独自硬撑,学会主动结识靠谱的人,让自己处在一个能不断被推高的环境中。这样,你才不会在机会来临时孤立无援。
五、历史的回声
历史学家普遍认为,制度的惯性比英雄个人更有决定力。逆袭的十六年,其实是个人命运和时代洪流的交汇。比如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人从摆地摊开始,后来成了行业巨头。可他们的“逆袭”,绝不是单纯的个人能力,而是踩对了时代节奏。哈耶克把市场形容为“自发秩序”,提醒我们别高估控制力。个人的奋斗要和时代的机会匹配,才能持续逆袭。说白了,个人再努力,也需要找对赛道。那我们能做的,就是敏锐捕捉社会的变化,别总盯着眼前的小利,多想想未来三五年,趋势往哪儿走。
六、逆袭的止损智慧
故事发展到这里,你可能已经能感受到,逆袭的本质不是一次运气,而是一种长期方法。可这还没完,逆袭的路上一定会有失败。真正拉开差距的,不是成功次数,而是失败后的反弹力。福柯提醒我们,权力无处不在,它通过规则塑造人。逆袭也是这样,它考验的不是你能不能全胜,而是你能不能在跌倒后,快速止损,及时调整。比如企业家张一鸣,在失败的项目里吸取教训,才有了后来的今日头条和抖音。说白了,逆袭不怕摔跤,就怕摔跤后爬不起来。你完全可以给自己定个小规矩:失败时先停三天,复盘,不自责,然后重新出发。这样一来,失败不会成为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合十。如夜话,至此。
参考阅读
《旧制度与大革命》 托克维尔
《文明及其不满》 弗洛伊德
《国富论》 亚当·斯密
《乌合之众》 古斯塔夫·勒庞
《监狱的诞生》 米歇尔·福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