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粥左罗:持续赚钱,要么做消耗品,要么做续费制
2025-09-06

主题
持续赚钱的底层逻辑

核心矛盾
大多数生意之所以赚不到持久的钱,是因为没有找到稳定的模式。要么靠人不断消耗,要么靠人持续续费,这两条路之外的,都注定很艰难。

正文

一、赚快钱,还是赚长钱
眼前浮现出这样一幕,一家公司刚上市,镁光灯闪烁着,掌声响彻大厅。结果呢,没过两年,营收开始下滑,用户流失严重,股价一泻千里。所谓的辉煌,只是昙花一现。
这情形,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清代的纸贵一时。有人写出一本畅销书,十里长街争相传阅,可等风头过了,就再也无人问津。
《国富论》中,亚当·斯密提醒过,财富的积累靠的不是一时的爆发,而是长期稳定的分工和循环。生意也是一样,你要么把自己变成必须的消耗品,要么让客户形成习惯续费。否则,赚得再热闹,也是虚妄的烟火。
所以说,当你兴奋地看到一门生意起飞的时候,别急着跟风。先问问自己,这东西是人们会一直买的消耗品,还是人们会长期续费的服务?这决定了你能不能赚长钱。

二、消耗品,才是真正的刚需
设身处地去体会,一个人每天都要刷牙。牙膏用完了,还得继续买。厂商不需要天天教育你,你自然会回购。这就是消耗品的力量。
布迪厄提出过,习惯和需求往往比个体选择更强大。消耗品正是利用了这种惯性。纸巾、洗发水、食盐,这些小小的东西,看似不起眼,却能支撑起巨大的产业链。
可偏偏,很多创业者喜欢追风口,做那些看上去“高大上”的东西,却忽略了最贴身的需求。你看农夫山泉,卖的不过是水,却能撑起庞大的商业帝国。说白了,因为人每天都要喝水嘛。
所以说,若你真想做长久的生意,不妨先观察一下身边。问问自己,什么东西是人们每天、每周都要用的?抓住这种需求,你就站在了稳定的底盘上。

三、续费制,靠的是黏性
故事发展到这里,你可能已经能感受到,另一条路就是续费制。会员、订阅、年卡,这些模式的关键是让用户习惯“每年都得交钱”。
福柯说过,权力不是强制,而是通过规则渗透进日常。续费制也是如此。它不是逼你,而是通过习惯和便利,把你“锁”在系统里。
比如苹果的iCloud。你照片多了,空间满了,不得不续费。再比如健身房年卡,你心里想着“钱都交了,不去太亏”,结果一年下来也续了第二次。
关键在于,续费制必须有足够的价值感。你得让用户觉得不续不行。那我们该怎么办呢?说白了,你完全可以先给出一段免费体验,再慢慢把用户带进你的闭环里。

四、虚火的生意,撑不久
内心会涌出这样的感受,很多平台看似热闹,用户注册数百万,融资几轮,结果盈利始终见不到。知识付费就是典型例子。用户买课冲动一时,听完三节课,就再也没点开过。
《乌合之众》写道,大众的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你若只靠一时的热度,而不是稳定的消耗和续费,迟早会熄火。
这让我想起当年的共享单车。一夜之间遍布街头,结果很快被丢弃在角落里。因为它既不是消耗品,也不是续费制,用户没有形成强制性的习惯。
所以说,若一个生意的模式,光靠人“兴奋一下”,那就得小心了。等到热闹散去,它可能连基本盘都守不住。

五、为什么大多数人看不透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观察到,人们总以为变革是瞬间爆发,其实是长期结构积累的结果。做生意也是如此,真正稳定的模式,往往隐匿在日常的琐碎里。
可偏偏,人性喜欢追逐“暴富的故事”。朋友圈一条消息,说谁谁一夜卖了几百万,立刻就有人心动。行为经济学研究也发现,人们会高估短期收益,低估长期稳定。
你看巴菲特,他几十年如一日投可口可乐、吉列剃须刀。这些都是典型的消耗品和续费逻辑。他赚得不热闹,却稳稳当当。
所以说,当你听到别人吹嘘某个风口多赚钱时,先别急着眼红。问自己一句:它是消耗品吗?它有续费制吗?如果两者都不是,那八成赚不长久。

六、选择模式,就是选择命运
把时间拉回到文章开头,得到的上市被中止,正是因为它没有找到稳固的模式。知识付费是好事,可没有形成真正的消耗和续费,商业逻辑就难以长久。
荣格说过,人必须直面内心的阴影。做生意的阴影就是欲望和短视。你若总想着一步登天,就容易摔得很惨。你若肯耐下心,把产品打磨成刚需或续费,才能走得长远。
这就是宿命一样的规律。持续赚钱,要么做消耗品,要么做续费制。除此之外,几乎没有例外。
所以说啊,遇到新机会时,别只看热闹。先冷静问自己一句,这东西能不能持续?要么靠消耗,要么靠续费。答得清楚,你才有机会走上长路。合十。如夜话,至此。

参考阅读
《国富论》 亚当·斯密
《乌合之众》 古斯塔夫·勒庞
《旧制度与大革命》 托克维尔
《荣格心理学文集》 荣格
《规训与惩罚》 福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