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孚:初九:虞吉,有它不燕;真心诚信要善始善终
2025-09-10
中孚:
初九:虞吉,有它不燕。
象传:
初九虞吉,志未变也。
那天夜里,我在一间昏暗的书房里,翻到《易经·中孚卦》的初九爻辞——“虞吉,有它不燕。”短短八个字,却像一枚石子砸进心湖,泛起久久不散的涟漪。它讲的是一种初心未改的状态,提醒人:若能守住原本的志向,就会吉利,但若心生它念,反而不得安宁。
我想起一个老朋友。他创业的头几年,几乎每天都在租来的小办公室里熬到凌晨。那时候,他手头拮据,却对合作伙伴、员工格外真心。他常说的一句话是:“钱可以慢慢赚,信不能丢。”几年后,随着公司渐渐有了起色,他被各种新的机会包围。有人劝他,放弃最初的小业务,转去追逐更快的钱。他犹豫过,但最终还是坚持了原有的方向。后来事实证明,这份“不变”成了他最大的底气。
初九所说的“虞吉”,是一种慎重以待的吉祥。虞,本意是防备、准备周全。人若能怀着谨慎的心,不因眼前的浮利而改变志向,吉就在其中。而那句“有它不燕”,则提醒我们:一旦心有二意,不再专注,内心就不会安稳。这让我想起心理学中的“目标稀释效应”,当一个人同时追逐多个目标时,往往哪个都难以达成。真心若被分割,结果常常是满盘皆输。
这并非书斋里的空话。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一个年轻人准备考研,他告诉自己:“只要坚持一年,不管结果如何,都算尽力。”可半年过去,身边的诱惑越来越多,朋友拉他去创业,家人催他找工作。他一边备考,一边又心猿意马。到最后,他的成绩没过线,创业机会也错过了。他苦笑道:“不是我不努力,而是心乱了。”这正印证了“有它不燕”。
那天,他看起来很憔悴,却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好像一直都在忙,可就是没结果。”表面上,他的时间排得满满当当,实际上,他的精力被分散得七零八落。和他对话的导师叹了一口气,说:“你缺的不是努力,而是定力。”
资料显示,斯坦福大学在2012年曾有一项研究,分析了长期坚持单一目标的人群,结果显示他们的达成率比多线并行的人高出近40%。这不是说多元追求不对,而是人在关键阶段,若无法专注,往往会失去根基。
这里可以做一个小实验。今天试着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比如“今晚十点之前读完这一章书”。在执行的过程中,不去想其他待办、不临时插入别的计划,只守住这一个承诺。哪怕它很小,你会发现完成后的满足感,比同时开五个任务更扎实。这就是“虞吉”的实践:慎重对待,把真心用在一处。
但人生不可能永远直线前行。我的一个学弟曾经历过一次失败。他大学时立志做科研,读博后却遇到瓶颈,眼看同龄人纷纷进了名企,他心里动摇了。他尝试过一边找工作一边写论文,结果双双受挫。那段时间,他几乎怀疑自己所有的选择。返工之后,他才决定暂时屏蔽外界声音,专心把博士课题收尾。几年后,他成功发表论文,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他说:“我那时候最大的错误,不是失败,而是没守住初心。”
这句话让我想起“志未变也”。初九的象传中说,这一爻之所以吉祥,是因为“志未变”。一个人的初心,未必能保证一路顺遂,但它能保证你在困境中不至于失掉方向。
我们再把眼光放到更大的层面。一个国家的治理,也依赖于“中孚”的精神。诚信与真心若能结合,民心自会归附。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他的用人之道,就在于守住信义,不轻易变更承诺。这种志不变的态度,让他赢得了“贞观之治”的口碑。
这并非古代独有。公开信息显示,在2020年《全球信任晴雨表》中,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度最高的维度,不是创新速度,而是“能否守住长期承诺”。社会心理学家指出,真心是一时的吸引力,诚信才是长久的契约力。
有意思的是,真心和诚信之间,并不是平行的关系。真心是一种内在的情感流露,而诚信是把真心落实在长期行动上的体现。换句话说,真心如果不能外化为诚信,就容易沦为空话。诚信如果没有真心支撑,则显得冰冷僵硬。初九的启示,正是提醒我们把两者统一:在初心阶段,既要真心,也要立下诚信的志向,不因外物而改变。
我很喜欢一个比喻。人生像一条大河,真心是源头,清澈、奔涌,诚信则是河道,曲折却稳固。若只有源头而没有河道,水流很快就四散无形;若只有河道而没有源头,河床也会干涸。唯有两者相辅,才能长流不息。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再给自己一个小动作。当你准备许诺时,先在心里问:这是我的一时冲动,还是我能长久坚持的志向?若是前者,就把它留在心里,不必急着说出口;若是后者,就慎重说出,并守护它。这是将真心转化为诚信的起点。
遗憾的是,不是所有人都能等到那一天。有人用尽了真心,却在半途动摇;有人把诚信挂在嘴边,却在利益面前放弃。合该如此的人生悲剧,往往让人叹息。但正因如此,“志未变”才显得尤为可贵。
或许答案未必立刻出现,但愿我们都能在纷扰中守住那份初心。因为真心动人,诚信安人;真心能点燃火花,诚信能维系长久。两者合而为一,才是真正的“虞吉”。
合十。如夜话,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