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中孚: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中心若诚,则愿必达
2025-09-10

中孚:

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象传:

其子和之,中心愿也。

一个深夜,我在旧书摊淘到一本残破的《周易注》,翻开中孚卦,看到九二爻辞:“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那一刻,我愣了很久。鹤在幽暗处鸣叫,幼鹤立即回应;一个人手中有美酒,不独饮,而是愿意与他人分享。这看似古老的卦辞,却一下子把我拉进当下——为什么有的人一句话,能让身边人自然呼应;为什么有的人得到好的东西,总会想着和朋友分享?这背后,其实是心意相通的力量。

我想起在北京的一个朋友,他做广告策划。那年他刚升职,拿到的第一个项目压力极大。公司里大多数人都保持冷漠,觉得这是他的考验,不愿意多掺和。只有他手下的两个年轻同事,主动留下来陪他熬夜。他问他们:“你们图什么?这项目成不成,奖金都跟你们没关系。”其中一个小伙子笑着说:“你之前帮我们顶过锅,我们记得。”这就是“鸣鹤在阴,其子和之”。领导的一声真心,员工会自发地回应;而这种回应,并不是靠权力压出来的,而是内心愿意。

这种心意相通,在家庭里也常常出现。那天我回老家,看到父亲在院子里哼曲子,他音色沙哑,却唱得自在。没过多久,屋里的小侄子跟着喊了几声,乱七八糟,却带着稚气。母亲在一旁笑,说:“你看,这就是遗传啊。”其实哪里是遗传?这是孩子听到长辈的心声,自然而然要去呼应。这不就是卦辞里讲的“其子和之”吗?不是被要求的,而是愿意的。

资料显示,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情绪感染效应”,早在1993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哈特菲尔德就提出过。人类的情绪像病毒一样,会迅速传递,一个人真心的表达,很容易让周围的人产生共鸣。正因为如此,九二才说“中心愿也”。心里所愿,若是真切,别人能听见,能回应。

我见过反面的例子。一个创业者,总对外宣称“我们是一家人”,但实际操作里,却事事算得清楚,连加班的盒饭都不舍得报销。结果呢?他喊口号喊得响亮,可团队却越来越冷漠。他愤怒地问我:“为什么我都说了这么多,他们还是不跟我走?”我反问他:“你的心意,他们真的感受到了吗?”表面上,他的言辞充满激情,实际上,员工早已识破那是空话。这就是没有“中心愿”。

说到底,人与人之间的共鸣,从来不是靠强制得来的,而是靠真心呼唤出来的。就像鹤在阴处的鸣叫,没有舞台,没有灯光,却因为发自肺腑,反而能穿透黑夜,让幼鹤回应。

这里不妨做个小实验。试着给身边的朋友或同事发一条消息,不是工作,不是请托,只是单纯说一句“最近挺想你,想找时间聊聊”。你会发现,回应往往比你预想的热烈。因为人最渴望的,不是利益交换,而是被真心记挂。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呼唤都会被回应。有次我尝试主动找一个老同学叙旧,他回复得很冷淡。那一刻我挺受挫,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多情了。但后来想想,这未必是失败,可能只是我们心意早已错位,不在同一个频率。返工的办法不是自责,而是换个方向,把那份心意给到还在同频的人。失败一次,正好检验了哪些人值得托付,哪些关系只是过客。

而当心意能彼此呼应时,连物质都变得温柔。九二说:“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有好酒好器皿,不独享,而是愿意与你分享。这种分享,是对心意的回应。社会学家马塞尔·莫斯在《礼物》一书中指出,赠予与分享,是建立社会联系的核心仪式。真正的关系,不是我占有多少,而是我愿意把手里的好东西分给你。

这让我想起一个细节。那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认识的一位医生朋友,常常把医院发的水果悄悄分给护士们。他说:“我吃一个橘子也能解渴,但她们年轻人熬夜多,更需要。”有一次他递过去橘子,护士笑着说:“老师,您自己留着吧。”但她还是剥开和他一起吃了。最后,他留下了一句话:“一个人吃东西是填饱肚子,两个人吃才是滋味。”这不正是“吾与尔靡之”的生活化注解吗?

不过,共鸣和分享并不意味着没有分寸。鸣鹤在阴,并不是在大庭广众炫耀,而是安静地、自然地呼唤。这让我想到一句古话:“言为心声。”真心无需大声宣告,哪怕在暗处低语,懂的人自然会和声。若是为了邀功、求名,声音再嘹亮,也只是一种噪音。

在与一位长者的对话中,他说:“真心最怕被演绎。假的呼唤,总有一天会被识破。”这话让我久久不能忘。我们都习惯在社交媒体上展示自己,却很少反思,自己的心意是否真的到达对方?一段话写得再漂亮,如果心里没有那份“中心愿”,读起来也会空洞无物。

这并非个例,在公司管理、家庭关系、友谊维系中屡见不鲜。太多人追求外在的技巧,却忽略了内在的真心。技巧是包装,真心才是内容。包装再亮,也掩盖不了空心。

也许我们可以再做一个小动作。下次和人对话时,不急着给建议,不急着说“我懂你”。试着只是耐心听完,然后加一句:“听起来,你挺不容易的。”这种回应,不花技巧,却能让对方瞬间感觉到:你在心里和他同频。

或许,这就是中孚九二给我们的启示。真心若在,哪怕身处阴处,声音依然会被回应;心意若诚,哪怕只有一杯好酒,也能分享出温暖。正如象传所说:“其子和之,中心愿也。”中心若诚,则愿必达。

或许答案未必立刻出现,但愿我们都能在嘈杂中保留一份真实的呼唤,让它引来回应;愿我们都能在拥有时,记得分享,让彼此的心意不被辜负。

合十。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