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中孚:六四:月几望,马匹亡,无咎;成功的前夜突然失去,好耶?坏耶?
2025-09-11

中孚:

六四:月几望,马匹亡,无咎。

象传:

马匹亡,绝类上也。

夜深时分,城市的霓虹灯一盏盏熄灭,只有月光在天际默默铺洒。六四爻里说:“月几望,马匹亡,无咎。”那一刻,我忽然想起朋友阿林的故事。

几个月前,他的公司在高速扩张期,融资谈到关键节点,眼看要落袋为安。谁知前夜,投资方突然撤回意向书。那晚,他坐在阳台上,望着几乎圆满的月亮,心里却只剩荒凉。他苦笑着说:“马没了。”但第二句话,却让在场的我记了很久:“好在天没塌。”

《象传》解释“马匹亡,绝类上也。”意思是,失去表面的依靠,其实是与更高层次的事物相契合。月亮将圆未圆,马匹走失,反而是提醒你不要太依赖,不要执着于眼前的满盈。

阿林的状态,就是这种爻辞的写照。表面上,他丢掉了筹码,实际上,却免于过早套牢在一个不合适的框架里。那一刻的失,是另一种得。

资料显示,2022年中国企业平均存活时间为3.6年,绝大多数倒在现金流紧绷、融资受阻的阶段。若把“马匹”比作资金、合作、资源,它们的流失在创业路上并不少见。但关键在于:丢掉时,是否真能做到“无咎”。

那天,阿林看起来憔悴,却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一直依赖资本驱动,我迟早会失控。失去,也许是提醒。”这让我想起哈佛商学院教授诺姆·瓦瑟曼的研究,他在《创始人的两难》中提出,大多数创业者必须在“掌控权”与“成长性”之间做选择,很少有人能两全。阿林的马丢了,反而逼他提前思考该走哪条路。

有意思的是,几天后,他做了一个小实验。把原来为融资准备的全套方案,拿去和核心团队一起推演,但这次刻意删掉了关于资本支持的部分。只保留现有的现金流,看能撑多久。他惊讶地发现,虽然压力巨大,但公司并非无法运转,只是节奏要放慢。这一实验,让他重新找回了自控感。

当然,并非所有失去都能立刻看见好处。阿林第一次尝试削减市场预算时,团队抵触情绪极大,觉得“缩就是输”。结果没几天,用户增长数据果然下滑,他自己也一度动摇。这是一次失败的返工。他后来坦言:“那几天,心里就像月亮一样,圆缺交替,时而亮堂,时而黯淡。”

但他没有停在那一步,而是请来一位外部顾问做第三方评估。顾问用数据对比了几家同类公司,指出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稳住复购率比冒险扩张更重要。这一份外部证据,成为他的支点。

在与顾问的对话中,阿林说:“其实我怕的不是失去,而是不知道该往哪走。”顾问答道:“你要接受马匹亡的现实,但别忘了月亮还在天上。”这句话让他释然。

这并非个例。在历史上也屡见不鲜。唐代诗人白居易被贬江州,几乎一夜之间失去仕途的“马匹”。可正是在江州,他写下了《琵琶行》,流传千古。若没有贬谪,他可能一生只是个循规蹈矩的官僚,未必留下诗歌的高峰。

表面上,马丢了,路断了。实际上,换了一条更适合的路。失去表象的依托,是与更高层次的真实契合。

从心理学角度看,这种转折与“认知重评”相关。研究显示,能把失去重新解释为机会的人,在长期心理健康上更具优势。换句话说,“马匹亡”不等于毁灭,关键在于能否在月光下找到另一种意义。

于是,我建议阿林再做一个小动作。每天写下一个“失去的清单”,同时写下这个失去可能带来的潜在机会。比如,失去融资→学会自给自足;失去某个大客户→逼迫自己多元化市场。他坚持了三十天,后来笑着说:“原来没有那么多塌天的大事,塌的只是我自己想象中的依赖。”

当然,所有解释都得有人来承担。责任不能推给“命运”,也不能推给“敌人”。阿林在公开场合对团队说:“这次融资没拿到,是我判断过度乐观。我承担后果,也承担接下来的选择。”这句“谁来背书”的宣告,让团队反而更团结。因为他们看到,失去并不是没人负责,而是有人在前面兜底。

能靠信息差,就让AI去抓,比如分析同行案例;需要价值取舍,就由人来定,比如在扩张和稳健之间的选择;能小试可逆,就先做小实验,比如现金流推演;跑完就把经验写成自己的使用说明。这些口令式提醒,在阿林的故事里都能找到影子。

六四的智慧,正在于此。月几望,意味着圆未圆,提醒人不要沉迷圆满;马匹亡,意味着依赖走失,提醒人不要执着于外物。失去并非灾祸,而是一种校正。若能在失里见到望月,就能在短缺里找到安宁。

遗憾的是,很多人没能等到那一刻,他们困在丢失里,没看到无咎的可能。但愿读到这里的你,能在失去中学会转身,在缺憾里发现圆。

合十。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