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真正强大的心,不是要掌控一切,而是能在不确定中依然安心,从而接纳一切。
2025-09-12

那天是个阴天,北京西二环的咖啡馆里,玻璃窗外的车流带着一种压抑的急促。朋友阿远坐在对面,他盯着桌上的咖啡,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我问他怎么了,他抬起头,眼睛里全是无力感:“我快撑不住了,公司出了问题,家里人又盯着,我真希望什么都能控制住,可是越想掌控,就越乱。”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他的问题,并不是外部的那些麻烦,而是心里那种失去安全感的慌乱。真正的焦点,是心不够强大,所以容不下这些不确定。

在工作和生活里,我们习惯追求可控。项目要有计划,财务要有表,孩子要有标准答案。仿佛一切都能算得清、看得见,就能避免风险。但现实从来不是这样。公开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三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过,成年人一生平均会经历三到五次重大意外事件。换句话说,不确定,本来就是常态。问题不在于外部环境,而在于我们有没有足够的心力,去接纳这种常态。

阿远的故事只是一个缩影。另一个例子是我采访过的王敏,她是个中学老师。去年疫情突然封控,她原本排满的线下课程全停。很多老师焦虑不安,忙着投诉、想办法走关系。但王敏做了一件小动作:她先试着用微信语音给学生录下十分钟的简短讲解,每天发一次。起初,她很不确定学生会不会接受,甚至怀疑这样太简陋。可一个星期后,班级群里陆续有人留言:“老师,这样挺好,我听得懂。”从那一刻,她心里那股慌乱慢慢平息。她笑着跟我说:“我发现,原来只要自己站稳了脚,就不怕环境乱。”

这其实就是一个小实验:面对不确定,先做一件小而可逆的事。结果并不是一开始就完美,但正是这份微小的尝试,让她的心定住了。心定了,才能接纳一切。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另一个朋友的失败返工。李浩在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他想把一个新功能上线。为了规避风险,他试图事无巨细全把控,从设计到测试到推广,凡是同事给的意见,他都要插手。结果功能上线后用户投诉不断,团队内部矛盾也升级。李浩后来反思说:“我越想控制,就越成了瓶颈。”这次失败逼他返工,他不得不学习放手,把一部分决策交给更熟悉细节的同事。半年后,同一个团队做出的新功能,反而运转顺畅。可见,有时候掌控得太紧,才是问题的根源。

这种张力,也能从组织的管理方式看到。公开信息显示,Netflix 在管理上奉行“高人才密度”和“自由与责任”文化,核心就是不设过度规则,而是相信员工的判断。公司愿意花更高的薪水,留住最强的人,同时允许他们随时离开。表面上看,这种方式风险极大,谁敢让核心人才走呢?但实际上,正因为公司心够强大,能接纳流动,才保证了整体的创新力和活力。这种心态,恰恰是“强大到可以容忍”的体现。

我还记得那天和阿远的对话。他沉默许久,忽然叹了口气:“是不是我太怕输,所以什么都想抓牢?”这句话让我想起哲学家蒙田的一句话:“一个人的勇敢,不是没有恐惧,而是在恐惧中依然前行。”强大,不是全知全能,而是在未知面前,依然心安。那天我建议他做一个练习:每天把手头最无法掌控的一件小事,写在纸上,然后有意识地允许它“不按计划发生”。比如,允许会议临时被打断,允许孩子考试考砸。一个月后,他跟我说,竟然慢慢能接受这些小意外了,心里的石头没那么沉了。这就是“容忍不确定”的训练。

心理学上有个有趣的实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发现,如果人被告知“噪音随时可能响起”,他们的压力水平反而低于“噪音固定会响起”。因为不确定,反而让人保持敬畏和专注,而不是耽于投机取巧。这和职场里的经验如出一辙:当考核指标完全透明且死板,大家就会动歪脑筋“对付指标”;当环境中有一部分不确定性,反而逼着人认真投入。可见,接纳不确定,不是放任,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专注。

接纳的背后,其实是平等。一个真正心强大的人,不会把别人当成可以随意掌控的附属品。樊登曾在一次分享里说,公司不是家庭,而是一支球队。队员可能随时转会,但这并不影响球队的凝聚力。因为强大的心,知道关系本就平等,不会因为别人离开而心生怨怼。强大的心,能在对方成长到足以离开时,依然送上祝福。这种姿态,本质上是一种内在的自由。

这并非少数人的感悟。在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自传体随笔《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里,他写过一句话:“痛苦是难免的,受苦是可以选择的。”跑步时的风雨烈日,你控制不了,但你能决定的是是否继续迈步。生活亦然,不确定无法消除,但你是否接纳,决定了你的状态。

我们终究要明白,真正强大的心,不是全盘掌控,而是在复杂里安住。它允许犯错,允许返工,允许失控带来的混乱。它在不确定中找到敬畏,也在失衡中保持平衡。

阿远后来换了一份工作,他告诉我:“我学会了不去追求百分百确定,只要自己心稳,事情总能慢慢走向正轨。”这句话像是给自己写的注脚,也是对我说的一种提醒。

或许,我们都要有这样的勇气。能靠信息差,就让工具去跑;需要价值取舍,就由自己来定;能小试可逆,就先试一试;跑完,就把经验写进自己的使用说明。这不是口号,而是一种面对不确定时的日常姿态。

真正强大的心,不是要掌控一切,而是能在不确定中依然安心,从而接纳一切。合十。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