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多和社会化程度高的人过招
2025-09-13
夜色很深,北京西直门外的那家烧烤摊还亮着灯。一个二十七岁的年轻人,穿着皱巴巴的衬衫,坐在角落里,啤酒瓶堆了一地。他盯着手机屏幕发呆,嘴里反复念叨一句话:“怎么又被骗了?”几个小时前,他刚把两万块投进一个看似靠谱的副业项目,结果不到半天,对方的账号已经注销。他气得想摔手机,却又无处发泄。朋友拍拍他肩膀:“算了,这钱就当交学费吧。”这句话听起来残酷,却极其真实。
这样的经历,并不是孤立的。在复杂的社会场景里,如果一直绕着安全区走,只挑简单的人相处,你永远练不出识局的眼力。反而要主动与社会化程度高的人过招,无论对方是善意的高手,还是心怀算计的伪君子,你都能逼迫自己加快成长。社会学研究早就揭示过,个体在多元交往中获得的反思反馈,远比在单一环境下重复安全选择更有效。换句话说,成长需要摩擦,摩擦带来的疼痛,才是升级的代价。
那天,年轻人的表情僵硬,但还是咽下啤酒说:“早知道就不碰了。”朋友摇头笑:“你不碰,你怎么知道坑长什么样?”他们继续聊下去,才发现彼此都吃过亏,只是有人亏在情场,有人亏在职场。不同的坑,留下的印记各不相同,可共同点是:吃过亏的人往往更懂得辨别真假。这让我想起一句老话:“经一事,长一智。”道理虽然老套,却从来不会过时。
表面上,那次损失是失败,实际上,它逼他看清了自己最大的短板——太容易相信表象。聪明的脑子在纸面逻辑上没问题,但在现实人性里却一败涂地。这正是智商和社会化之间的差别。很多年轻人觉得学历高、知识多,就能少受骗,可数据摆在眼前:2019年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电信诈骗案例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受害者比例达到23%,并不比低学历群体低多少。因为高知人群懂逻辑,却未必懂套路,而套路偏偏最考验社会化的敏感度。
在与一位做投资的前辈对话时,他说过一句让我记忆深刻的话:“市场里不怕你傻,就怕你天真。”他说这话时表情平淡,手里还翻着一份合同。我问他,天真和傻有什么区别?他说:“傻人容易被看穿,天真人容易自以为聪明。”这让我恍然大悟。社会化程度高的人,未必句句真心,却一定会在行动里透露真实的目的。如果你能读懂目的,就能看透局。
要做到这一点,光靠书本和课堂是不够的。书籍能教你识别某些套路,但无法模拟场上的即时反应。就像你读过再多游泳教材,下水之前还是会呛水。真正的成长,必须肉身上阵。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心理学家强调“情境学习”,因为人的大脑在真实环境里的反应速度和记忆深度,远胜过抽象演练。你必须亲自出手,亲自受挫,才能积累属于自己的判断力。
有一次,我陪朋友去参加一个饭局,身边落座的都是各行各业的生意人。刚坐下,我就发现气氛不一样:没有人闲聊家常,每一句都带着试探。对方介绍自己时,话语里刻意留下空白,等你来填。朋友小声对我说:“这就是高手的局,拼的是谁能在碎片化的信息里迅速捕捉关键。”那一晚我几乎没怎么说话,只是在旁边观察。等散席之后,我才意识到,短短两个小时,我学到的比看十本社交书都多:哪些是客套话,哪些是试探,哪些是真正的筹码。
从那之后,我给自己设了一个小动作:每次参加陌生场合,不再低头刷手机,而是强迫自己和至少两个人聊上十分钟。起初很尴尬,常常冷场。第一次试验彻底失败,对方礼貌地点头,却没接话,我只能讪讪收场。但我把对话内容记下来,复盘问题,发现自己太急于展示,没给对方留下发挥的空间。第二次,我改成先问,再听,再顺着对方的兴趣延伸。慢慢地,效果就好起来。这个过程让我懂得,社交能力和写作能力一样,都需要试错和返工。
资料显示,耶鲁大学心理学系在2020年发布的研究指出,个体在多次社会失败中形成的适应性反思,是提升情绪智力和交往敏感度的关键因素。换句话说,摔倒几次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摔倒。那些愿意在年轻时吃亏的人,反而能在三十岁之后少走很多弯路。因为早年的亏,廉价又划算。
当然,并不是所有高手都值得效仿。有些人城府很深,你未必能看清他们的全貌。但关键在于,你不需要看清他们的全部,只要捕捉他们的行为逻辑。从他们的应对方式里,你能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解读人心。这就像一场游戏,你可以随时进,也可以随时退。重要的是,不要把游戏里的角色混淆成现实里的自我。很多人害怕社交,是因为误以为进入场子就必须戴上面具。其实不必。你只需要学会随时切换:在局里演角色,在局外做自己。
我曾经认识一位广告公司的策划人,他说:“我最怕那种分不清场子和生活的人。他们在场上油滑,在生活里也油滑,最后反而失去真实。”他说这话时点了一根烟,神情有点疲惫。他补了一句:“真正的高手,退出饭局之后,依然能安静坐在书桌前看书。”这让我明白,顶级的心态不是非黑即白,而是随时进随时走。
和社会化程度高的人过招,不一定每次都赢。甚至多数时候,你会输。但这些输掉的回合,正是你成长的起点。输了钱,长了眼力;输了局,得了经验;输了面子,换了厚度。反过来,如果一直停留在简单环境里,永远只和低段位的人打交道,你以为自己赢得轻松,实际上只是困在新手村,迟早要被现实暴击。
或许这就是社会的规律:它不是爽剧,不是黑白分明,而是一场长线的博弈。你要学的,不是如何一次性通关,而是如何在一次次过招里,逐渐练出识人、识局、识势的能力。正如古语所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在复杂环境里多摔几跤,才能换来未来的底气。
朋友评价那位年轻人:“他亏过不少,但眼睛越来越亮了。”也许,这就是过招的意义。
合十。如夜话,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