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困境里,人凭什么不崩溃?答案藏在“秩序感”里
2025-09-15
夜里两点,候车室的灯光有些惨白,冷气像是无声的提醒:此刻不属于任何人,却又逼迫所有人面对自己。一个男人坐在角落,手里攥着一张 crumpled 的车票,眼神落在地砖的裂缝上。列车延误,他已经等了四个小时。有人抱怨,有人打盹,他却只是低声说了一句:“没事,我等得起。”这句话落下,像一块石子砸进静水,泛起涟漪:真的是等得起吗,还是只能等?
这种场景并不罕见。生活里,每个人都在某种“候车室”里等待。有人等一份答复,有人等一份转机,有人等一段看似必然的解脱。矛盾的是,等待本身没有确定的终点,却要求我们维持一种秩序感,仿佛这一切有意义。人最怕的不是延误,而是无序,是彻底失去参照系的那种混乱。我们本能地要抓点什么,把自己拉回正轨。
资料显示,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在《活出意义来》里提出,人之所以能在极端困境下活下去,不是因为环境宽容,而是因为个体能找到一个“意义锚点”。二战集中营里的囚犯,有人靠写日记撑过冬夜,有人靠对家人的思念拒绝倒下。那并非浪漫的修辞,而是赤裸的生存逻辑。意义并不改变处境,却改变了人能否承受处境的方式。
那天,坐在我旁边的一位中年妇人轻声嘀咕,她要赶去另一座城市见生病的母亲,眼看着时间流逝,她几次想冲去质问工作人员,却最终只是把行李往怀里抱得更紧。她说:“我不能乱,我妈还在等我。”外人看只是自我安抚,实际上,这是她用母亲的存在给自己设下秩序,否则恐慌早就吞没她。人不是在等车,而是在等一个能继续下去的理由。
在一间写字楼里,我见过另一个版本。那是一家初创公司的合伙人,项目融资失败,团队濒临解散。他没有急着宣布坏消息,而是找来几份同类企业的数据报告,一页一页摊开,说:“你们看,他们也经历过。不是我们独有。”他说话时很平静,甚至刻意压低声调。后来有人抱怨这是“画饼”,但事实是,那几份报告至少让大家没有立刻散场。秩序感往往不在于客观现实,而在于有没有人愿意背书,用姿态告诉你:这场混乱还在框架里。
可并不是每一次寻找秩序都能顺利。几年前我认识一位大学同学,做科研时总是想要找到完美的逻辑链条,哪怕一个环节模糊,他也彻夜不眠。最终他崩溃,研究停摆。后来他才明白,有些秩序需要通过“允许混乱”来重建。他改为每天写下实验中最混乱的三个细节,不急着整理,而是先接受它们的存在。几周后,他说:“原来秩序不是去掉混乱,而是和混乱共处。”这是一次返工,失败之后的重新定义,但比任何完美的计划都更真实。
这种小动作,不必停留在书本。你此刻也能做。比如,当你觉得一整天被碎事拖垮,可以尝试把桌上的杂物全部扫到一个盒子里,哪怕没来得及分类,先给它一个容器。心理学实验表明,这种动作会瞬间降低大脑对“失控”的感知。或者,当你陷入情绪的漩涡,可以设定一个微小的结构:用计时器逼自己先哭五分钟,再站起来洗脸。简单,却能让人重新站到秩序的一边。秩序不是终极答案,而是一根可以攀附的绳子。
然而,反差也常常刺眼。有人在困境中通过设秩序获得力量,有人却借此自欺。一个朋友在投资失败后,天天画复杂的流程图,写上“未来三年的十个阶段”,看似在构建秩序,实际上是在回避现实的破碎。外人劝他,他却说:“至少我还有计划。”计划成了幻象的庇护所。几个月后,他不得不面对资金链彻底断裂的事实。那一刻,他自己也承认:“我是在等一个不存在的车。”秩序能救人,也能困人。
延伸开去,这并非个例。在疫情的三年里,无数人被迫居家,失去原有的时间表。有人选择学习烹饪,有人疯狂运动,也有人沉迷短视频。表面上这是不同的应对方式,实际上都在做同一件事:给生活装上“秩序感”的支架,否则日子就会变成一滩稀泥。哈佛大学在2021年的一份研究指出,每天固定起床和睡眠的群体,抑郁症状发生率比无规律者低三成以上。秩序不一定是宏大的目标,有时只是晨间的那杯热水。
但也要承认,意义和秩序的关系并非直线。有人在看似最混乱的地方,反而找到了意义。比如我认识的一位医生,在方舱医院里,病床密密麻麻,人声嘈杂,却说:“我从没感觉过自己这么需要。”他把这种被需要当作秩序,即使每天忙得精疲力竭,也能安然睡去。外人以为他身处混乱,实际上他活在秩序里。秩序有时不是外部的框架,而是内心的归属。
也许这正是矛盾的本质:我们在困境里寻找秩序,不是因为秩序客观存在,而是因为人必须在意义中生存。意义是虚构的,却又是最坚实的依靠。正如一句古话所说:“虚室生白,吉祥止止。”空无中生出的光,正是秩序的另一种名字。
遗憾的是,并非每个人都能等到那一天。候车室里的男人,后来因为列车彻底停运,只能退票。他走出站口时,步伐很慢,但神情平静。他说:“没关系,我换个办法。”也许,这就是人的本能。哪怕眼前的秩序彻底崩溃,他仍要寻找新的秩序,不然无法活下去。
人无法选择困境,却能选择在困境里如何赋予意义。有人靠信念,有人靠习惯,有人靠行动。混乱不可避免,但秩序是可以创造的。或许答案未必立刻出现,但愿我们都能在属于自己的候车室里,等到那列不会错过的车。
合十。如夜话,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