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拒绝内耗,是生活最好的解药
2025-09-15

深夜的出租车上,司机靠在方向盘上发呆,后座的女孩忍不住开口:“师傅,你怎么了?”司机苦笑:“没事,就是觉得自己怎么这么没用。”原来,他下午因为一单订单超时,被平台扣了分,从那以后,他一路开车都在反复想那件事,越想越懊恼,最后干脆接连走错路,乘客评价一星。过去的一次小失误,就这样拖垮了他整个晚上。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所谓内耗,就是自己对自己下狠手。

人活着,最怕不是困难本身,而是心里那团挥之不去的念头。心理学家朱迪斯·贝克在《认知疗法与情绪障碍》中提到,过度的自我反刍,是抑郁症和焦虑症最常见的心理特征之一。换句话说,事情的本身不会毁掉我们,是我们不断咀嚼的念头,把自己消耗得千疮百孔。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深夜辗转反侧,想的是明天的演讲会不会出错;发完一条消息,翻来覆去地想对方为什么没回;开会时一句无心的话,整天都在脑子里回响。外人看你安静无事,内心却像拉锯战。那种消耗,不是肌肉的累,而是灵魂的疲惫。

任子威在北京冬奥会半决赛的经历,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他当时世界排名第一,所有人都看好他。可他上场前想得太多,担心战术,担心结果,担心万一失败怎么面对。结果比赛还没开始,他的心已经输了。那场比赛,他状态全无,犯规被淘汰。赛后复盘,他只说了一句:“半决赛还没比,我却一直在想决赛。”这就是内耗,它让你在该出发的时候停滞,让你在该专注的时候分心。想得太多,不是聪明,而是枷锁。

有人说,心里负担重,是因为责任感强。可事实未必。真正的责任,是把精力用在能改变的事情上,而不是无限内循环。菲斯汀格法则告诉我们,生活中的10%是发生的事,90%是我们对事情的反应。一个点赞没点上,你可以理解为“他不在乎我”,也可以理解为“他滑过去没注意”。意义的大小,不在事件本身,而在你赋予它的分量。很多痛苦,其实都是自己加工出来的。那天我听一个朋友讲,他因为领导在群里没回复自己消息,一晚上失眠,第二天对着电脑发呆。后来才知道,领导只是手机没电关机。荒不荒唐?可这种自我消耗,何尝不是我们日常的常态。

要拒绝内耗,第一步是学会做小实验。我曾经尝试过一个动作:把每一个反复出现的念头写下来,旁边分两栏,一栏写“我能改变的”,一栏写“我不能改变的”。比如,“领导对我有没有意见”写在第二栏,因为我没法控制;“我能不能写好报告”写在第一栏,因为那是我能努力的。写下来之后,我逼自己只在第一栏花时间。坚持一段时间,明显感觉脑子轻松了。你可以今天就试试,把纠缠你的想法拆解出来,看清哪些是真正值得耗费精力的,哪些不过是幻影。

当然,任何实验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也有过失败的经历。有次我给自己立下规则,不去在意朋友圈的点赞数。可几天后发了一条状态,发现点赞的人少得可怜,心里还是失落。那一刻我知道,这个小实验没过关。我没有压下情绪,而是换了思路,把提醒关掉,让点赞的数字直接从我的视野里消失。结果过几天,我发现自己真的没那么在意了。拒绝内耗,并不是靠一次顿悟,而是靠不断返工、不断修正,直到找到合适的方法。

外部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长期陷入自我怀疑的人,工作效率会下降30%以上,甚至更容易出现身体疾病。焦虑和内耗,不只是精神上的浪费,它还会折损真实的健康。你担心的那些事,未必会发生,但你的担心本身,已经让你提前付出了代价。换句话说,内耗才是真正的隐形杀手。

拒绝内耗,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想,而是要把思绪收拢到“行动”上。就像那位服装店老板娘小莉,疫情期间店铺被迫关门,她也沮丧过。可她没有停在抱怨里,而是立刻学直播,从零开始研究。短短两个月,她看了一百多场直播,做满笔记,结果真的在网上起死回生。对比另一位整天抱怨的同行,差距不是命运,而是态度。一个把精力投向行动,一个把精力耗在内心,结果完全不同。正如电影《阿甘正传》里说的:“他从来没想过要成功,他只是一直在跑。”生活就是这样,你不必算计太多,先做起来,才有答案。

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这是曾国藩留下的经验。翻译成今天的生活方式就是,不为未知焦虑,不为已发生的事纠结,把当下过好。很多人一边走路,一边回头,不停想过去的事。结果前面的路错过了,后面的事也改变不了。与其内耗,不如收心。把今天走稳,就是最好的解药。

也许你会问,怎么才能做到?我给自己设计过两个小动作。一个是“呼吸法”:当我发现自己陷入胡思乱想时,深呼吸三次,把注意力拉回身体。另一个是“时间限制”:给焦虑一个时段,比如今天晚上八点到八点半,允许自己去想,想完就停。这样既不压抑,也不放任。你可以试试,这些方法简单,却很管用。它们不会立刻让你豁然开朗,但会一点点减轻内耗的重量。

回过头来看,拒绝内耗的核心,不是追求一劳永逸,而是学会在每一次自我拉扯时,提醒自己:这件事值得吗?这个想法有用吗?答案往往一清二楚。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让心安静下来,把力气用在值得的地方。你会发现,世界并没有那么复杂,复杂的是你的脑子;人生并没有那么沉重,沉重的是你的执念。

有人说过,心宽一寸,路宽一丈。生活的困境不会消失,但你的心态,可以决定你走得轻松还是步履维艰。拒绝内耗,并不是逃避,而是一种清醒的选择。它让你不再被虚妄的念头消耗,而是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留给真正重要的事情。

遗憾的是,很多人把一生都耗在了不必要的纠结里,等到回头时,才发现自己什么都没抓住。可也有人,在每一次内心纷乱时,都选择收一收,把力气放到眼前的路上。他们不是更聪明,而是更愿意把心交给当下。或许,这正是生活里最难得的智慧。合十。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