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哪有那么多「能力问题」,在你牛到一定程度前,全是「态度问题」
2025-09-15

凌晨两点,北京东三环的一家便利店,灯光冷白刺眼。一个年轻人抱着电脑走进来,随手买了杯速溶咖啡,蹲在角落里调试方案。老板问他:“小伙子,这么晚还在忙?是能力问题还是态度问题啊?”他笑了笑,没回答,只是喝了一口烫嘴的咖啡,继续盯着屏幕。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大多数人嘴里所谓的“能力问题”,其实在你牛到一定程度之前,全是态度问题。

职场上,我们最常听见的宽慰是“他能力不行,但态度挺好”。这句话听起来温和,其实暗藏一层逻辑:能力是先天,态度是后天。于是很多人习惯把问题甩给能力,好像这就是一个天然的屏障。但仔细想想,你见过哪个真正牛的人,靠的不是态度撑起来的成长?

我有个朋友,毕业时只是个普通文科生,没什么技术背景。进了广告公司后,老板要求她用Excel做数据分析。她当场傻眼,说自己不会。老板摊手:“不会就学。”那天她熬到凌晨,硬是用百度、B站教程拼凑出一张像模像样的图表。几个月后,她成了团队里数据最熟练的人。她说过一句话:“我没觉得自己聪明,我只是觉得既然有人信任我,我就不能丢脸。”这是态度在逼迫她长出能力。

资料显示,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里提到过一个研究:成长型思维的人更容易把挑战看作机会,而固定型思维的人更容易把挑战归结为“能力不够”。长期下来,两者的差距被不断拉大。看似起点不同,实则态度决定了终点。

态度能不能弥补一切?不一定。但态度能不能扩大边界?一定可以。

在一家咨询公司,我见过一个实习生,刚入职时连会议纪要都写不好,逻辑混乱,错别字频出。按常理,他会被打上“能力差”的标签。但他有个习惯:每次被批改,他都自己再抄一遍正确版本,默默积累。三个月后,他的纪要成为团队最清晰的。领导说过一句话:“他没给我惊艳的天赋,却给我持续的可靠。”这就是态度的力量。

反差往往更能说明问题。我也见过一位自带光环的“名校高材生”,聪明到别人一讲就懂,但凡事只做到六七分,剩下的用“没时间”“没必要”打发。短期看似游刃有余,长期却陷在原地。表面上他输在能力,其实真正拖累他的,是态度。

在与一位创业者的对话中,他说过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能力是资产,态度是利息。资产可能有限,但利息能不断滚大。”他公司里有个小姑娘,第一次去谈客户,紧张到声音发抖。客户几乎没耐心了,她却没有放弃,回去查了十几个案例,把资料改到深夜。第二次再见客户,虽然依旧生涩,但对方被她的认真打动,给了试用机会。那单成了公司立足的第一个重要客户。

态度有时就是一种雷达。有人能随时捕捉到“别人是怎么做的,我能不能试一试”。我还记得,一次行业培训上,有个讲师设计了个互动问答,效果很好。没过多久,我们团队一个年轻同事在给客户做分享时,就把这个互动照搬过去。别人觉得他聪明,其实不过是“看见→记住→试用”的链路。他的能力还没完全成型,但态度让他敏感,随时准备吸收。

当然,态度并非万能药。它需要经过失败和返工,才能真正沉淀成能力。我曾经见过一个女孩,初次做PPT时硬要自己摸索,结果排版惨不忍睹,被领导退回。她一度沮丧,觉得自己是不是没天赋。但她没有停下,而是去请教前辈,甚至把一整本PowerPoint设计书拆解练习。三个月后,她的作品已经能独立拿奖。她说:“那次失败是最好的礼物,它让我明白态度不只是坚持,还要知道该怎么调整。”

外部证据同样支持这个结论。哈佛商业评论曾经总结过一份长期调研:在职业发展中,态度因素解释了成功差异的七成以上,而能力因素只占三成。换句话说,态度就是那个真正的杠杆。它决定你能不能在同样的时间里,把边界往外推一寸。

但态度并不总是宏大口号,它更多体现在细节里。比如一个同事加班时,会不会主动给团队买瓶水;比如开会时,会不会多问一句“我们还有更好的办法吗”;比如项目延期时,会不会自己先复盘,而不是第一时间找借口。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动作,日积月累就构成了别人眼里的“靠谱”。

我见过一位老前辈,他常说:“做事要么不做,要么做到最好。”一次广告投放,因为选址问题效果不佳,团队里很多人都犹豫要不要改。他直接站出来:“改,不然浪费钱。”有人质疑这样会不会得罪领导,他却很淡定:“事情做不好,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几年后,他帮公司避免了一次上百万的损失。后来他总结说:“我没什么天赋,但我知道,既然做了,就要尽力。”

这并非个例。在我接触的职场人中,那些成长快的人,并不是起点最高,而是心态最正。他们在面对问题时,第一反应不是“这我不会”,而是“我可以去学”;不是“这事太难”,而是“我能不能先试一试”;不是“怪别人”,而是“我能改哪里”。

如果你想要一个今天就能做的小实验,不妨给自己定个小目标:当你下次想说“我不会”的时候,先多问一句“有没有我能尝试的方式”。哪怕最后没完全做好,你也会发现自己往前迈了一步。

当然,坚持态度并不轻松。它意味着你要忍受重复、忍受琐碎、忍受孤独。它不会立刻给你回报,但会在某一天让你突然发现自己变了。就像那位便利店里的年轻人,别人看到的是他深夜加班的狼狈,他自己知道的是,所有坚持都是在为未来蓄力。

或许有人仍然觉得,天赋才是决定性的。但我想说,天赋是给极少数人的礼物,而态度是人人可以选择的路径。你不一定能成为天才,但你一定能决定自己是否努力。

正如达利欧在《原则》里说过的:“没有什么比理解现实如何运作并学会应对它更重要。而你带入这个过程的心态,决定了一切。”

哪有那么多能力问题。在你牛到一定程度前,全是态度问题。合十。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