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人是环境的产物,你必须持续优化环境
2025-09-16

凌晨两点的出租屋,窗外是没完没了的喇叭声和楼下烧烤摊的吆喝。屋里却只有一盏孤灯亮着,桌上散落的纸张上写满了潦草的字迹。那是阿强临时赶出来的方案,他揉着太阳穴,抬头看了一眼墙角堆成山的快递箱,心里一阵荒凉。不是他不努力,而是无论怎么拼,生活总像推着他在原地打转。他说过很多遍,“我已经尽力了,可为什么还是走不出来?”问题不在于尽力,而在于环境。

人是环境的产物。你浸泡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你就会长成什么样的人。

这不是鸡汤,而是冷冰冰的事实。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大卫·麦克利兰在长期研究中发现,一个人成功的三分之一取决于智商,三分之一取决于情商,还有三分之一,来自环境的作用。换句话说,再聪明的人,如果长期置身糟糕的环境,也会被慢慢磨钝。相反,普通人只要放对了环境,也能被推着往前走。

物理环境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吴伯凡讲过一个故事,一位学者年轻时读了很多书,却迟迟写不出像样的成果,直到有一次他收到一个精美的古希腊陶瓷瓶,却因为房间太乱没地方放,于是开始收拾。从书桌到床,从地面到角落,越收拾越顺畅,直到最后房间整洁得像新生。他惊讶地发现,整齐的环境让思维也跟着变得清澈,于是开始每天坚持记录想法,积累下来的笔记成为了他写书的素材。一个陶瓷瓶改变了他的一生。

家里堆满杂物、满眼是零食与电视,你说自己要写书,难度不比登天小。哪怕只是摆上一张桌子和一本书架,也会逼着你进入另一种状态。你在什么空间里,决定了你在什么认知里。

信息环境更像是看不见的空气。梁宁曾比较过伊丽莎白女王和慈禧太后。伊丽莎白有亚里士多德、凯撒、哥伦布这些精神资源,慈禧的精神资源是《挑滑车》这样的戏文。两人最后走向完全不同的道路,本质上是输入的差异。精神资源的不同,决定了她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想想看,你每天刷的短视频、追的电视剧、读的书、听的课,这些输入正一点点构建你的精神结构。你以为只是在消遣,其实是在悄悄塑形。输入垃圾,产出垃圾;输入优质,产出优质。区别就是这么残酷。

圈层环境的影响更直接。心理学实验里,智商越高的个体,越愿意选择合作,因为他们知道长期的双赢比短期的单赢更划算。如果一个群体里聪明人比例越高,那么整个群体的合作氛围就会越健康,价值创造效率也会更高。换句话说,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决定了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可现实中,太多人低估了圈层的力量。他们以为只要自己强大就行,却忘了合作才是社会的常态。你可能再聪明,如果身边全是消耗你的人,你最终也只会疲于奔命。相反,如果你在一个愿意互相扶持、善于共赢的群体里,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的成长速度会比想象中快得多。

行为环境,则是让你真正动起来的力量。2019年我开办写作训练营,课程和方法都不复杂,学员完全可以自学,可还是有人一次又一次报名,甚至愿意为此反复付费。他们要的不是方法,而是环境。训练营里大家每天交作业、互相点评,氛围逼得每个人不得不动笔。很多学员在入营前根本不相信自己能连续写十篇长文,最后却90%的人都完成了。原因很简单:一个人靠自律很难,一群人靠群律很容易。

自律听上去伟大,但其实反人性。真正符合人性的,是群体的约束。群体的力量远比个人的意志更可靠。

你想改变,不必空谈意志力。先改变环境。换掉杂乱的房间,建立属于自己的物理空间;提升自己的信息输入,把精神资源换成能养分的东西;进入一个更聪明的圈子,让自己浸泡在合作与共赢的氛围里;加入一个行为环境,让群体推着你往前走。

当然,改变环境的过程从来不顺利。小李曾立志每天读书一小时,他买了书架,也订了课程,可一周后还是失败了。原因很简单:环境只改了一半。物理空间变了,可信息环境没变,他还是习惯用手机刷短视频;圈层也没变,身边朋友依旧天天邀他打游戏。环境不匹配,注定失败。返工的办法,是彻底调整输入,把短视频卸载,把朋友圈屏蔽部分无效内容,再主动加入读书群体。第二次尝试,他坚持下来了。

这正说明,环境不是单点优化,而是整体联动。就像《菜根谭》里说的,一个人如果生活在事事顺心的环境中,就是把此生泡在毒液里。你需要的是能逼迫你生长的环境,而不是让你沉溺的温床。

公开数据显示,人在一生中超过40%的行为是习惯驱动的,而习惯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来自环境的塑造。你可以暂时靠意志力坚持,但最终赢的,永远是环境。

想做个小实验吗?今天回家,把你书桌上所有与学习无关的东西收掉,只留一本书、一支笔、一张纸。试着在这样的桌子前坐半小时。你会发现,思绪会不自觉地被牵引去阅读、去思考,而不是胡乱游走。这就是环境的力量。

再试一个实验。明天上下班的通勤路上,把耳机里的娱乐节目换成一门课程,哪怕只有十分钟。坚持一个月,你会发现脑子里的词汇、观念甚至表达方式都不一样了。

小小的环境变化,就能积累成长期的成长曲线。

人常常高估了努力的价值,却低估了环境的力量。努力是点状的,环境是面状的。点可以被熄灭,面会持续推着你走。

所以,别再问“我该如何改变自己”。真正的问题是,“我该如何改变我的环境”。当你不断优化环境,你会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就被推向了新的高度。

正如那句话所说: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选对了,你才可能选对未来。

合十。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