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2022年万字干货:9句至理名言、父亲留给我的4句话、成长的4个基本原理
2025-09-16
一个清晨,北京西郊的一家小面馆,门口挤满了赶早班的工人。蒸汽里,有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一边吸溜热面,一边和旁人叹气:“唉,现在的活儿不比以前,拼了命干也不见得能翻身。”说完,他自嘲地笑了笑,眉间的褶皱却更深了。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他说的不只是个人的处境,而是许多人共同的困境——在看似增长的浪潮里,究竟有多少是真正的成长?
任正非曾经说过一句话:“什么叫成功?像日本企业那样,经历了九死一生还活着,那才叫成功。我们这不叫成功,最多叫成长。”这句话在当下显得格外刺耳。很多人觉得自己在进步,但若细细拆解,会发现只是数字堆积,不是能力进化。华杉补了一句:“可能连成长都不算,只是在增长。”这道出了真相。赚了点钱,职位升了一级,看似风光,但若没有伴随能力的沉淀,那只不过是被时代的洪流推了一程。
增长和成长的差别,就像是泡沫和年轮。泡沫大,耀眼,却随时可能破灭;年轮细密,缓慢,却支撑了参天大树。日本企业家塚越宽提出过“年轮经营”,他强调企业每一年的发展要像树木的年轮一样,扎实细密,不可急躁。若某一年长得太快,组织里就会出现空洞,反而容易折断。这个比喻,其实对个人同样适用。
想想你身边多少人,前几年凭着风口,身价暴涨,朋友圈里晒豪车、晒酒局;可当风口退潮时,他们要么裁员,要么黯然离场。为什么?因为把景气当成了能力,把运气当成了实力。一旦景气消失,才发现自己赤裸裸地站在沙滩上。
巴菲特说过:“我们一生只需要富一次。”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冷酷,但细想极其扎心。很多人已经拥有足够过好生活的资本,却还想再来一次暴富,结果反而把真正需要的钱也折腾没了。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覆灭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那些诺奖得主、本已是财富金字塔顶端的人,因为想追逐更多的“第二次富有”,最终破产收场。人生的荒谬常常在此:想要更多,却忘了守住已有。
有时候,我们所谓的努力,不过是欲望的借口。孟子说过:“无非命也,君子顺受其正。”意思是,结局的大小成败,多半是命运的安排,我们要做的只是顺势而为,不要折腾到死于非命。可现实中,很多人不是败在外部环境,而是败在“意必固我”。他们坚信必然会怎样,抱着侥幸,行险而求,最后把自己推入深渊。
古人早就提醒过我们:“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所谓居易,不是消极,而是有节奏、有耐心,懂得日拱一卒。拔苗助长的故事人人耳熟能详,但当代人心态浮躁,恰恰在重复这个错误。每到年底,都有人期待升职加薪,结果没等到,就怨天尤人。其实,《论语》早已说过:“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若把一切期待都绑在结果上,痛苦就不可避免。
这一点,在现实案例里尤为清晰。我有个朋友,几年前公司经营平稳,年利润三五千万。别人都劝他守住就好,他却摇头说:“满足不了我的胃口。”于是大举扩张,结果几年后公司倒闭。他以为自己追的是更大志向,其实只是欲望驱动,失去了节制。
说到节制,我想起华杉父亲留下的几句话。比如那句“吃不穷,穿不穷,不会划算就会穷。”划算不是小气,而是效率,是格局。华与华只用170人完成了本该1000人才能完成的业务量,这就是划算带来的财富。对个人也是一样,不是你省下一顿饭钱,而是你是否把精力用在刀刃上,是否避免了无谓的消耗。
另一句“家有斗金,不如日进分文”,更像是对现代人焦虑的解药。多少人梦想一次暴富,却忽略了日积月累的力量。真正让人心安的,不是突如其来的巨额奖金,而是源源不断的长期现金流。哪怕只是微小的分文,日复一日,也能抵过虚幻的斗金。这一点,写作者尤其明白。每天写下一点东西,哪怕不起眼,终有一天,会累积成可传之物。
但要坚持做下去,谈何容易。王阳明说过:“持志如心痛,一心只在那痛上。”立志如此,坚持更是如此。坚持写作,坚持改进,坚持留下成果物。这听起来枯燥,可正因如此,才显得稀缺。丰田的改善建议制度就是典范,30万员工每天盯着细节提改进,结果就是利润的两三倍优势。伟大从来不是奇迹堆砌,而是小改进叠加。
当然,坚持的路上,总会有失败和返工。我就经历过这样的挫败。有一段时间,我给自己定下目标:会议中若遇无谓争辩,要三分钟内转移注意力。可第一次实践时,我还是被同事一句话点燃,忍不住针锋相对。结果争吵升级,场面僵硬。那天晚上,我很懊悔。但朋友劝我:“失败没什么,这说明你在练。”我才明白,坚持的本质,不是一次就成功,而是允许自己在失败中反复调整。
不败,才是真正的底线。孙子兵法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延伸到个人成长,所谓不败,就是懂得守住边界,不做让自己一击即溃的冒险。当你堵住了失败的出口,胜利自会慢慢叠加。可惜,太多人急于求胜,反而败于一次大赌。股市里,那些曾经尝到几个涨停板的散户,最后为什么多数亏空?因为他们沉迷于追逐胜利,却没守住“不败”。
说到底,命运里有太多我们无法控制的变量。唯一能做的,就是守住节奏,等待运气。运气其实人人都有,只是你要不要。当“近悦”,远方的人自然会来。服务好身边的人,把当下的书写好,把眼前的客户做好,远处的资源就会自己撞上门来。这不是玄学,而是长期累积的必然。
我常常想,人生最大的潜力其实是被低估的。我们高估了一年能做成的事,却低估了三十年能成就的局面。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和美国的差距巨大,《山坳上的中国》一书甚至让人绝望,觉得百年都赶不上美国。可三十年后,中国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这就是时间和坚持带来的力量。
所以,成长的四个基本原理——立志,坚持,不败,运气——看似朴素,却是穿透一切的核心。立志让方向不偏,坚持让细节落地,不败让基石稳固,运气让结果超出预期。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人生最深的底层逻辑。
遗憾的是,许多人并不缺资源,而是缺这种朴素的认知。渴望快,讨厌慢;追逐暴富,忽略长久;期待奇迹,懒于改进。最终,把人生演绎成一场反复的自我消耗。
我记得有位病人曾在病床上说过:“不是病痛让我最难受,而是我意识到,我把太多时光浪费在无意义的纠结上。”那一刻,我才真正懂得,惜命不是保健品,不是跑步机,而是先学会不和自己较劲。
成长不是一句漂亮的口号,而是耐得住日拱一卒,守得住一生一次。愿我们都能记住:不必急于求成,不必执念“必然”,不必消耗自己。守住边界,等候年轮,耐心等待运气的撞门。
合十。如夜话,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