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人生最坏的结果,不过是大器晚成
2025-09-16
夜风里,一盏昏黄的路灯照着街角的长椅,一个年轻人低着头,把手机屏幕翻到莫言领奖的那一刻。那是2012年,57岁的他站在斯德哥尔摩的舞台上,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视频里的掌声雷动,可坐在长椅上的年轻人心里却满是困惑,他刚刚经历了一次惨烈的面试失败,心里暗想:难道我真的太迟钝,错过了所有机会?可紧接着,他听见莫言在采访中说:“晚熟的人,到了合适的时候,出现了能让他展现才华的舞台,他便会闪闪发光。”这一句话,像是在深夜递来的一杯热水,让他不再急于求成,而是开始思考:人生最坏的结果,或许不过是大器晚成。
急于求成的人,总是先掉进自己挖的坑。古代那个卖橘子的小贩,想快点出城,结果因为走得太急,橘子不断掉落,捡得气喘吁吁,最后反倒误了关城门的时间。知乎上有位年轻网友的经历更真实,他大学一毕业,就一心想立刻干出成绩。结果第一份工作听说要六年才能出头,他二话不说就辞职,接下来的几年里频繁跳槽,每次不到三个月就放弃。几年下来,不仅事业毫无起色,连专业知识也早就荒废。他在帖子里写道:“我一事无成,不是因为机会不来,而是因为我太急于求成。”这句自白让无数人心有戚戚。培根说得很明白:“过于求速是做事上最大的危险之一。”快,并不等于到达;很多时候,正是心急,毁了所有。
可反过来,沉得住气的人,往往能在最寂寞的日子里,练出最硬的底子。朱光潜说过:“一切需要时间沉淀的美好,都值得我们耐着性子去等待。”古代射箭能手飞卫的故事就是证明。纪昌求艺,被要求先学不眨眼。他就趴在织布机下,盯着梭子来回穿梭,练了两年。眼皮上刺着锥子都不眨。可飞卫仍然说不够。于是他又盯着虱子看了三年,直到虱子在他眼里大如车轮。那一刻,飞卫才点头。功夫不负有心人,任何技艺的深度,都要靠熬出来。人生亦然,只有忍得住日复一日的磨练,把当下做到极致,才能真正走向高处。《菜根谭》里有句古话:“伏久者,飞必高。”懂得潜伏,才有腾飞。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并不罕见。作家王宇昆曾在最焦虑的日子里,差点放弃写作。他的第一本书屡屡被出版社拒绝,看着同期的作者一个个走红,他急得一个字也写不出来。直到他看到那首著名的诗:纽约时间比加州早三个小时,但加州时间没有变慢。有人22岁毕业,却等了五年才找到好工作;有人25岁当上CEO,却在50岁离世;也有人50岁才当CEO,却活到90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步程。那一刻,他终于释怀:与其和别人比较,不如专注自己的节奏。几年后,他终于出版多部作品,签约知名出版社。这个故事提醒我们,成功的节拍从来不是统一的鼓点,而是各自的旋律。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数据也在印证这个规律。资料显示,全球范围内的创业者平均年龄是42岁,而不是人们想象中的二十几岁。哈佛商学院的一份研究指出,35岁以上创业者成功率反而更高,因为他们有更多经验和资源的积累。这意味着,人生的起跑线并不是唯一决定胜负的要素,晚一点出发,未必就跑不到终点。社会往往只展示快人一步的神话,却忽略了那些厚积薄发的故事。莫言等了31年才迎来诺奖,海明威在经历无数失败后才写出《老人与海》,村上春树也是在29岁才开始写作。真正的黄金时刻,往往在经历过漫长的蛰伏之后,才悄然到来。
但等待不等于消极。等待的背后,是持久的耕耘。莫言在获得诺奖后,沉寂了整整八年。外界以为他停笔了,他却说:“八年来,我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坚持创作,或者在为创作做准备。”他把外界的喧嚣挡在门外,专注于打磨文字。直到《晚熟的人》问世,读者才恍然大悟,这份从容背后,是多年的积累。这就像农夫种下的种子,不可能立刻发芽,但在泥土中,它们正在默默汲取力量。人也是如此,熬住了,才会等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可以做一个小实验。今天,不妨试着把手机关掉一小时,只做一件需要长期积累的事,比如读书、写作、锻炼,把注意力完全沉浸其中。你会发现,一小时的专注,远比十个零散的碎片时刻更有力量。这是抵抗浮躁的最好方式。而另一个可行的动作,是设定一个“三年账本”。不是记钱,而是记积累。把三年内想要提升的领域,比如语言、技能、健康,逐项写下来,然后每三个月检视一次。很多人会在一年里放弃,但三年账本会提醒你:慢下来,坚持下去,才可能等来量变到质变的那一刻。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能轻易接受这种慢的节奏。失败、返工是常态。有人在学习乐器时,常常因为进步缓慢而怀疑自己。一个朋友学吉他,半年没学会几首完整的曲子,一度想放弃。可他换了个方法,每天只专注弹一个和弦,录下自己十天的进步。结果发现,虽然不快,但确实在一点点提高。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给自己时间。慢,不是退步,而是另一个层面的积累。
有人说,大器晚成是一种安慰。可莫言的经历告诉我们,这不仅是安慰,更是事实。人生最坏的结果,不过是大器晚成。怕的是你急急忙忙赶路,反倒一无所获;怕的是你因为迟来,就干脆放弃。真正可贵的是在长夜里守火,在寂寞里耕耘,在孤独里坚守。熬过去,花自会开。
正如冯仑说的:“所有伟大,都是熬出来的。”熬不过,出局;熬得住,出众。愿我们都能沉得住气,不因短暂的失利而乱了方寸,不因别人的快而迷失自己的路。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必慌张,不必攀比,走好属于自己的每一步,就是最好的胜利。
合十。如夜话,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