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31岁女作家的生活感悟:认清这9点,比什么都重要
2025-09-16
三十一岁的生日是在东京度过的。那天街上飘着小雨,空气里混杂着樱花未落尽的甜香。我走在涩谷的十字路口,看着人潮川流不息,忽然意识到时间从来不等人。仿佛昨天我还在二十几岁时对着镜子叹息青春的仓促,而如今,三十一岁的时光就这样站在眼前,不声不响地提醒我,人生已经进入了另一段赛道。
越长大,越明白孤独才是常态。曾经以为,朋友会永远懂你,爱人会陪你到最后,亲人会始终在身边。但慢慢发现,即使是最亲近的人,也无法替你感受心底的暗涌。深夜里的眼泪,没有谁能代替你去流。于是你学会了不再动辄失望,不再轻易抱怨,只能在独行里慢慢变得坚硬,直到有一天,你竟能成为别人依靠的肩膀。孤独并不可怕,它甚至会成为一种隐秘的享受,当你熬过那些无人理解的时刻,你会发现,世界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险恶。
三十岁的自律,比二十岁更要紧。年轻时,身体像是有无尽的弹性,熬夜几次,吃喝无度,依然可以满血复活。但到了三十一岁,你会惊觉,一次深夜的放纵,可能需要整整一周来偿还代价。黑眼圈挥之不去,肤色暗沉,稍有不慎,健康问题便冷不丁出现。自律不再是口号,而是你与未来的契约。运动,早睡,少吃多动,听起来老生常谈,却是抵御岁月最真实的屏障。
我曾经信奉规划,写下五年、十年的目标清单,坚信只有目标明确才不会迷失。但生活总有打碎所有计划的力气。就像朋友本打算十一去旅行,九月却被查出重病。原来所谓的未来,根本无法握在手里。于是我学会了不再等,喜欢的书马上买,想去的餐馆当天就去,想说的话趁热说出口。后悔的冲动也好,鲁莽的决定也罢,都远比错过来得真实。生活的趣味,本就在于不可预测,错过了当下的火热,许多美好便再也无法复现。
还有一个小小的教训:事情没成之前,不要声张。多少次,兴奋地向别人分享计划,结果事情半途而废。仿佛说出口的那一刻,好运就被悄悄抽走了。于是我开始学会沉默,把所有的筹划藏在心底,等真正成型了,再告诉世界。少一点急于展示的虚荣,反而能换来真正的喜悦。
真正的快乐,不在欲望攀升的时刻,而在平凡如水的日子里。有人问窦文涛,什么时候最快乐,他说,是还没出名,和人合租,完成一项工作就能满足的日子。年轻时,简单,忙碌,憧憬未来,却未被欲望裹挟。欲望像无形的绳索,缠绕在你越来越亮眼的人生里,让你失眠、焦虑、无法停歇。回过头看,那些没有名利的清贫岁月,反而像一首动人的歌,干净而真切。
善待他人,是人生另一种智慧。有人因为曾经递过一碗粥,意外躲过杀戮。生活处处暗藏回音,你的每一次善意,都会在未来某个时刻以难以预料的方式回报你。遇事留三分余地,待人留一分宽容,其实是为自己积攒一条退路。世事无常,你永远不知道,哪一次举手之劳,会成为未来的救赎。
但凡长大,就要学会保有好奇心。少年与老人的区别,不在皱纹,而在心态。你愿不愿意再多问一句为什么,敢不敢尝试一个新鲜事物,这才是真正的分界线。世界辽阔,再多的阅历都无法抵消探索的热情。一个人一旦失去好奇,便提前步入暮年。哪怕只是学习一门新技能,哪怕只是去陌生街区散一次步,好奇心会让心灵保持鲜活。
热爱,也许是人生最温柔的解药。它不需要宏大,也可以是每天写几行字,画几笔画,甚至泡一杯茶。重要的不是别人能否理解,而是它能否让你在消沉时重燃希望。人一旦拥有热爱,生活便有了支撑,哪怕再平凡的日子,也不会空洞。想起父母退休后去跳广场舞,去打麻将,我们都放心了,因为那份小小的偏执热爱,让他们有理由欢喜。
最难却也最重要的,是学会接受一切。接受失败,接受平庸,接受不公,接受病痛。不是自我安慰,而是承认现实。许多焦虑与痛苦,来源于我们不肯接受。我们不肯接受自己不够幸运,不肯接受别人比自己过得好,不肯接受人生不圆满。但真正的勇敢,不是奋力改变一切,而是坦然接纳。正如佛家所言,“我接受一切”。那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解脱。
写下这些,并非炫耀所谓的顿悟,而是生活逼迫下的领悟。三十一岁,不算老,但已足够让我懂得:人生没有捷径,认清这几点,比什么都重要。孤独是常态,自律是必需,及时行乐是智慧,守口如瓶是修养,欲望要克制,善良需坚持,好奇心要常在,热爱不可或缺,接受是一生的功课。写下来,不只是给别人看,更是提醒自己。愿读到这里的你,也能在自己的年岁里,找到属于你的答案。合十。如夜话,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