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怎么办?今天教你4招
2025-09-17

深夜的地铁站,人流稀稀拉拉,一个年轻女孩靠在柱子旁,眼睛盯着手机屏幕发呆。她刚加完班,已经十点半了,心里却只有一句话在回荡:“时间怎么总是不够用?”她回忆了一下,今天早上八点进办公室,到晚上九点才走,可做完的事屈指可数。文件没写完,邮件没回复彻底,开了几个会却没有结果。她叹了口气,觉得自己像被时间推着走,却永远追不上。

这种感受,不止她有。公开数据显示,在中国,有超过七成的职场人觉得自己每天时间不够用。更讽刺的是,大家都在喊“忙”,但真正干成的事情却并没有多少。我们习惯于感叹时间的流逝,却极少认真审视:时间究竟浪费在哪儿?

我曾经做过一个小实验,把每天的时间都记录下来。最初的震惊来自办公室的一场闲聊。那天我刚写下“14:10——阅读《原则》”,打算读上半小时。结果同事一句“微博上出了个大新闻”,把我拉进了闲谈。十几分钟眨眼过去,再低头时,我竟然发现已经14:30了,书还停在第二段。那一刻我才意识到,看似无伤大雅的插话,悄悄偷走了我最宝贵的注意力。

这并非个例。你仔细回想,每天午餐是不是都拖得比预期长?明明半小时能解决的饭局,总是被闲谈硬生生拉成一小时。微信上的对话也是如此,本来一句话能结束的沟通,却在断断续续的寒暄中消耗掉大块的时间。我们以为的几分钟,往往是半小时,甚至更多。

有一次我尝试主动打断。当同事兴致勃勃地聊起明星绯闻时,我笑着说:“先不打扰了,我得赶紧把手上的活干完。”话一出口,心里居然轻松了许多。那天,我比平时多完成了一半的任务。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识到,主动结束谈话,本身就是一种掌控时间的能力。

除了闲谈,还有一个无形的杀手叫“神游”。早晨闹钟响了,我五点五十起床,真正开始做第一件事,已经是六点一十。中间的二十分钟去哪了?我既没刷手机,也没思考什么问题,就是发呆。更糟糕的是,这种情况一天会出现好几次。写下“15:20——做报告”,半小时后才发现报告还没打开,整个人在无意识的走神里消磨掉大块时间。

神游背后,是潜意识在作祟。你明明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却选择“放任”。后来我学会用一个简单的小动作去对抗它:在走神的瞬间,立刻对自己说一句“干活!”声音小小的,但足够把注意力拉回来。坚持下来,我发现神游的时间明显减少。这个方法很笨,但确实有效。

我还发现一个细节:很多浪费,其实不是因为做事,而是因为跟别人凑在一个节奏里。比如午餐时间,一到十二点,整栋楼的人都往外涌。电梯排队,餐馆等号,来回就要花掉一小时。后来我学会错峰吃饭,下午一点半再下楼,餐厅空荡荡,二十分钟吃完回去继续干活。这一年下来,光午餐就帮我省了无数时间。

类似的错峰原则,可以延伸到很多场景。早起错峰出行,避开高峰期;旅行错开节假日,节省等待;甚至理发、逛超市,避开周末人潮,都能让时间掌握在自己手里。等待和拥挤,其实是最不值得的消耗。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那些零散的碎片时间又该怎么办?上班路上、等车排队、结账等待,这些时间看似微不足道,却加起来每天都有一两个小时。大多数人选择滑手机,结果只换来一点即时快感。真正聪明的人,会把它们变成“活时间”。

我认识一个朋友,他每天上下班地铁各四十分钟。别人刷短视频,他坚持听音频课。一年下来,他完整听完了二十多本经典书籍。还有人利用等餐的十分钟,整理手机相册,做一个小复盘,或者回顾当天的工作。久而久之,这些看似零碎的积累,往往带来巨大的差距。

最震撼我的例子,是美国一位叫马尔克姆的人。他因犯罪被判十年监禁,本来注定要面对整整十年的“死时间”。但他没有放弃,而是把监狱当成学堂。读书、抄书、写作,日复一日,直到出狱时,他已经掌握了历史、社会学和哲学知识,甚至写出了作品。后来回忆那段经历,他说:“我从没感觉如此自由过。”监狱是物理上的禁锢,却成了他精神上的解放。

这个故事让我反思,我们生活中的“死时间”,远没有监狱的十年绝望。如果马尔克姆都能把死时间变成活时间,我们为什么不行?

你完全可以在今天试一试。比如在地铁上,读十页书,或者写下三句话的反思。又比如午饭等待时,快速回复几条工作信息,或者构思明天的计划。这些小动作,不仅帮你利用时间,更会让你心里涌出一种掌控感——原来,时间真的在我手里。

当然,并不是所有尝试都会一帆风顺。我也有失败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我要求自己每天写一篇日总结。起初坚持得很好,后来却越来越潦草,最后甚至忘了写。直到有一天,我翻看之前的总结,发现前半个月的记录让我清晰回忆起每天的进展,而后半个月空白一片,整个人仿佛失忆。那一刻,我才意识到,这个习惯本不该放弃。于是我重新调整规则,哪怕每天只写三句话,也要坚持下来。从那以后,我再没中断过。失败和返工,不是浪费,而是提醒我们修正方向。

管理时间,从来不是把自己逼成机器,而是抓住那些真正能干成事的机会。减少闲谈,警惕神游,学会错峰,利用碎片,这四个看似简单的动作,本质上都是为了把时间还给自己。正如古语所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可惜,大多数人直到失去,才知道光阴的珍贵。

在朋友圈,我看到过一句话:“我们并不是没有时间,而是浪费在不重要的事上。”或许这正是我们需要去思考的。

合十。如夜话,至此。